於是,兩個人是夫妻,但是成了中年人的純友誼。

其實這也是很多現在中年人家庭生活狀態,成了一個現實存在的現象。

車駛過山嘴,到了哈爾腦,過哈爾腦就是老譚大姐家營子——南廣富。

“老舅,先到我家吧,吃完飯再去我老姨家。”蘭軍說。

“不了,回你老姨家,過兩天再去你家,我這回待的時間長。”老譚說。

蘭軍笑了,說:“我去接你的時候我老姨在家把飯菜都準備好了,我姥姥也著急呢。”

車在南廣富營子口拐上去老譚五姐家的柏油路,五分鐘後,駛進五姐家院子。

五姐、五姐夫從屋裡出來,有說有笑的把老譚和兒子、蘭軍迎進屋裡。

屋裡炕上坐著老譚母親,老譚五姐的公公婆婆,還有老譚二姐夫。

互相寒暄之後老譚坐到母親跟前兒,兒子家恆已經脫鞋上炕挨著奶奶坐下。

五姐婆婆對老譚說:“你不知道,你媽早上聽說你回來就開始坐不住了,沒到十二點就打發你老姐夫去北票接你們爺倆兒,你老姐夫說不用他,蘭軍去接,那你媽也不放心,說你老姐夫懶,不願意動彈。”

老譚笑了。

五姐的公公說:“老小子大孫子,爺爺奶奶命根子,誰聽自己老兒子和大孫子回來不高興?掂心很正常,那就是不會開車,會開車早開車接去了。”

屋裡人笑起來。

老譚母親說:“我沒那能耐,開不了車,別的不重要,就是想我這大孫子。”說著拿手撫摸孫子的頭,滿臉笑容。

老譚二姐夫問:“這回回來多待兩天吧?”

“嗯,多待兩天,給媽過完生日再走。”老譚說。

“那還差不多,明天上我家去,我把老公雞殺了。”二姐夫痛快的說。

五姐夫道:“來不來你先張羅請客了,把你家老公雞留著,我家的都燉好了,吃完了再考慮你家的。”

這時老譚兒子問二姐夫:“二姑夫,你今年套兔子了嗎?你還答應給我套兔子呢。”

二姐夫說:“套了,就等著你回來吃呢,明天你去,叫你二姑給你燉兔子。”

一家人說說笑笑的嘮了一會兒,老譚五姐把飯菜端上來開始吃飯。

現在農村政策好,家家小日子殷實富足,比城裡都好。真打老譚母親的話來了,有一天城裡人都得到農村來。

吃飯的時候五姐公公對老譚說:“你媽身體好,在這沒人惹生氣,你五姐天天上學校,你五姐夫上班,家裡就剩我們三個老的,誰和誰生氣去?人老了不管吃好吃壞,只要不生氣比啥都好。加上你媽這老太太明白,不糊塗,對女婿好,女婿還有不養活的?”

老譚說:“嗯,這得說二叔你通情達理,把這些事都料理開了,要不然我媽在這也帶不消停,二叔你這個老的會當。”

五姐公公說:“嗨,啥叫會當?人呀,得活明白,老了別給兒女找麻煩。說實在話我知足,兒媳婦是小學校長,兒子有工作,孫子念高中,學習好,轉年考大學。家裡頭就是我和你二嬸,還有你媽我們三個老的。

人家你二嬸退休也有錢,我還不服老,種三十多畝地,養著兩頭大叫驢。羊不養了,放不過來,再說人老了跟不上腳步,在山上磕磕絆絆的,你五姐和你五姐夫說啥也不讓我養,怕我磕著碰著。都為我好,人得受恭敬,他們好心,叫我多活兩年,享受享受呢。

我這個家庭可以這麼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吃有吃要花有花的,房子兩棟,我和你二嬸老兩口一個,你五姐夫他們小兩口一個。車也買了,你五姐她們還想在市裡買個樓,這我不參與,願買就買,反正我不去住,叫我掏錢行。”

說到這大夥笑了。

老譚五姐對公公說:“那樓就是給你們老兩口買的,家裡的地還可以種兩年,不叫你種你生氣,再種兩年,兩年後不管願不願意都包出去,你和我媽上城裡住樓。人家我媽以前是城裡人,跟你在農村過一輩子,老了也叫她享兩天福,你伺候伺候她。”

“看著沒,還是我兒媳婦孝順,知道給我買樓。”五姐婆婆高興的說。

“人家都是老公公老婆婆給兒媳婦買樓,你這倒好,兒媳婦給你買樓,你給你兒媳婦買啥?”老譚二姐夫開玩笑道。

“不給我兒媳婦買啥,等我大孫子考上大學,費用我和他爺爺全包。”五姐婆婆說。

“孫子娶媳婦呢?”二姐夫問。

“也包。”五姐婆婆大手一揮說。

這是一個子孝妻賢、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這樣的家庭在如今的社會中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