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上墳(第1/2頁)
章節報錯
到家的第二天老譚去給父親上墳。
老話講子孫以祭祀不輟,死而不亡者壽。
人呀,到啥時候不要忘了祖宗。
老譚父親埋在山嘴和哈爾腦交接的山坡上,後面是滿山松樹地,前面是南山,遠處是黑城子河。冬天的河面已經結冰,遠遠看去像一條銀色的光帶。
山坡下是磚廠,老譚念高中的時候曾在這裡幹過一個暑假,一天一塊五毛錢,十分累。那些從窯裡往外出磚的人掙得多,一天三塊。都是光著身子幹,窯裡的溫度高,火燒火燎的,往往出一車磚渾身上下和水洗的一樣。
老譚也想進窯出磚,帶班的不讓,說那是老爺們乾的,小夥子根本不行。
那時在磚廠幹活的還有他一個初中女同學,女同學學習不太好,沒考上高中,初中畢業後就在家務農了。
女同學父親外號叫王小眼,愛佔小便宜的那種,每年秋收的時候都會到別人家地裡順幾穗玉米,還不多,五六穗,說是偷吧還構不成賊,說不是偷吧還挺鬧心。此人尖酸刻薄,一副孱弱樣,你要是敢動手他保證躺在地上嚎叫,說你把他打壞了,必須到醫院看病去,不去也行,拿倆錢唄。
說白了就是耍臭無賴,這樣人哪個村子都有那麼一個,大能耐沒有,賴賴唧唧的,沒人愛搭理。
王小眼有兩個五大三粗的兒子,智商堪憂,老百姓講話二虎吧唧的,非常生性,打架是把好手。有時候王小眼佔小便宜被人家抓住了,躺在地上撒潑打諢,人家要是來橫的兩個兒子馬上出手。人們不想和這不懂人語的犯咯嘰,也就恁地了。
所以說王小眼看著不咋地,在營子裡也沒人惹乎他。
他倒是生個好閨女,老譚的初中同學,非常懂事,心地善良,長得不算出眾,但絕對不醜,在營子裡沒有一個嬸子大娘不誇講的。
王小眼經常拿他閨女炫耀,這也是他唯一值得驕傲的。
老譚家有一片地和王小眼家的地挨著,那年老譚家種的綠豆,王小眼家種的黃豆。
秋收的時候老譚每天早上早早起來到地裡摘綠豆,摘滿一編織袋後就放在綠豆地裡,然後去高中上學,等放學了再到地裡摘到天黑,然後扛著兩帶子綠豆角回家。
那時候也沒辦法,家裡就老譚和母親兩個人,五姐念師範,他只能一邊上學一邊侍弄地。
這天放學有點晚,到地頭的時候天快黑了。老譚準備進地裡把早上摘得那袋子綠豆角拿出來回家,正要進地的時候看王小眼從他家的黃豆地裡扛著個袋子出來。
老譚一看是自己的袋子,上去就把王小眼攔住。
王小眼和兩個兒子在下坡地裡割穀子了,割完穀子叫倆兒子裝車,他先到黃豆地看看黃豆該不該動鐮,走到黃豆地中間的時候發現老譚家綠豆地裡有一編織袋,於是貪小便宜的心活了。
過去一看是摘好的綠豆,他明知道這是老譚摘完了放在地裡的,但地裡沒人,拿也就拿了,等老譚發現還以為被別人偷了呢,不會想到自己。
沒成想被老譚堵在了地頭。
王小眼是啥人,當然不承認了,不但不承認還說這是自己家的。
這時有幾個準備回家的村民圍上來,看是王小眼也都知道咋回事,但都不上前,怕王小眼粘包賴,站在一旁看熱鬧。
老譚來氣,從王小眼手裡奪下袋子,抓出一把綠豆角說:“你家黃豆地,咋還長出綠豆了,糊弄鬼呢?”
圍著的村民一陣鬨笑。
王小眼架不住勁,臊得滿臉通紅,上去就往老譚身上撲,老譚知道他啥樣,不能動手碰,碰了就興許粘包賴,趕忙閃身一躲,王小眼就一下子撲倒在黃豆地裡。
王小眼在倒地的一瞬間非常富有表演性的喊了一聲:“老譚家小子打人了——”其悲慘淒涼的叫聲響徹傍晚的黃昏。
也巧,正好他的兩個兒子趕著穀子車上來,見其父狼狽的倒進黃豆地,二話沒說把車停住,上來就和老譚廝打起來。
老譚哪是兩個五大三粗大老爺們兒的對手,很快被打的鼻青臉腫嘴角出血。
一下子激起老譚的血性。
現在回憶起來老譚只記得當時自己兩眼血色,狀若猛狼。那一仗咋結束不知道,反正是王小眼的兩個兒子躺在地上直哼哼,他胳膊上直淌血,還紅著眼睛問王小眼綠豆是不是他的。
那是王小眼第一次沒訛人。
王小眼的閨女確實和王小眼不一樣,第二天到老譚家給老譚賠了不是,還送了一籃子雞蛋,這一切老譚記憶猶新。
在磚廠幹活的時女同學對他挺好,裝磚坯的時候給他少裝,並且還幫著他卸。
後來老譚出去打工,回家的時候聽母親說女同學嫁了人,生了個胖小子。
如今這一切都成了回憶,時過境遷,現在的女同學應該和自己一樣,人到中年,成了婦人。
老譚來到父親墳前。
整個墳被雪覆蓋,只露出壓墳頭紙的半塊磚頭,淡淡的土黃色非常顯眼。
把燒紙放在墳前,從裡面把墳頭紙抽出,走上墳頭壓住。然後到旁邊的榆樹上折了個樹杈子,把多餘的枝杈折斷,修成一米多長的樹棍,繞著墳塋畫個大圈。
地上有雪,只能蹲著把燒紙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