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哥先謝謝了。”老譚說。

說到找廚子的事,後廚想起了什麼,對老譚說:“譚師傅,我朋友那想找個東北廚子,你給介紹一個。”

“行呀,啥價位?”老譚問。

“六千,手把必須得好。”候廚說,然後補充道:“我朋友店兩千平,一直有東北菜,但做的一般,跟我說過找廚子的事,我認識的東北廚子少,這回好了,你幫著兄弟找一個,工資的事放心,到月就開,待遇也行,每月三天休息,廚子是單獨寢室,條件不錯。”

老譚答應下來。

在老譚他們喝酒聊天的時候,豔華和燕子在所住的賓館旁邊一家叫“小秋水餃”的飯店吃飯。老譚出去沒帶她倆,倆人有些餓了,想嚐嚐武漢的餃子啥樣。

點了兩個本地菜,兩盤水餃,邊吃邊聊著。

豔華把一個芹菜餡餃子嚥下去,喝了口啤酒,說:“餃子味挺好,但沒咱家的好。”

燕子說:“你看他家現在八點了還上客人,咱家要是在這開店,肯定也行。”

豔華說:“行了,省城還沒玩明白呢,跑到武漢來,你心倒是挺大。”

燕子笑,說:“沒聽今天那個老闆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豔華想了想說:“今天跟咱們嘮嗑兒的那個哈爾濱老闆也是做餃子館的,人家乾的早,十多年了,現在十三家店,一年營業額將近三千萬,真厲害,咱們沒法跟人家比。”

“你說的是和咱倆歲數差不多的那個吧?”燕子問。

“對,姓武,還給我名片了呢,叫武慧娟。”豔華說。

“我沒咋聽她說話,先問的我,我說是開餃子館的,然後就問我一年賣多少錢,我說剛開業半年,一個月二十多萬,看那樣人家根本沒瞧得起,聽我說完就跟你嘮去了,估計不知道咱倆是一家的。”燕子說,帶著點小情緒。

豔華說:“人家做的確實比咱們好,再說做十多年了,比咱們厲害,彆著急,咱們做十年也能那樣。”

“回去就跟老譚商量,過年開分店。”燕子道。

“你呀,著啥急,穩當穩當的。我跟那個武老闆嘮了,她說她家在第五年才開的分店,之前一直是一家店面。”

“嗨,不出來不知道,一出來嚇一跳。在家覺著咱家挺厲害了,出來看跟人家厲害的一比根本不算啥,咱倆呀,且得學呢。”燕子感慨道。

在家的時候倆人想法一樣,開不開分店都行,老譚說的算,但是在心裡更傾向於不開分店,覺著一家就行,能掙錢得唄。整多了咋管?萬一賠錢呢。

兩個人都是家庭婦女,有這種想法很正常,當初的想法是做個小飯店,每個月掙幾千塊錢就行。餃子館是在老譚的建議和各自老公的支援下才做的,沒開業之前膽膽怵怵的,恐怕做不起來,天天想萬一賠錢咋整?

沒想到不但沒賠錢,而且還非常火爆,這下倆人放心了,並且還有些小驕傲。

開業之後倆人想有這個餃子館就行,一年下來每人掙三十萬挺好,幹啥去?不比上班強?在姐們兒面前能仰著頭說話,咋說也是個老闆嘞。

這出來一看才發現自己這個小老闆在人家那些大老闆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自己家滿打滿算一年賣二百多萬撐死了,人家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跟人家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差遠了。

人都有上進心,不管男人女人,也不管歲數大小。

豔華和燕子看人家飯店搞得那麼好,每年賣那多錢自然是羨慕嫉妒恨,雖然沒法跟人家比,但聽完人家的分享後有了信心。都是從小店一點點做起來的,很多人都賠過錢,甚至是幾次起家,像她倆這樣第一次做就成功的很少。

另外考察團裡有很多和她倆歲數相仿的女老闆,聽人家說話嘮嗑對她倆的觸動很大,羨慕佩服的同時也都有了想法,覺著和她們不差啥,回去好好經營自己的餃子館,也開分店,過幾年也一樣是餐飲企業的老總。

感覺這次出來對了,開了眼界,學到東西,還找到了方向。

這個方向雖然很模糊,不怎麼成型,但隱約的感覺到應該怎麼做了——從家庭婦女的角色裡走出來,成為真正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