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放心交給我。”李忠清道。

老譚對王亮和董志超說:“你倆以前負責鍋包肉、溜肉段、菠蘿古老肉、拔絲地瓜、拔絲三樣、軟炸裡脊這六個菜的炸制,現在只負責肉段和拔絲菜製作,鍋包肉轉給牛宏泰,牛宏泰,沒問題吧?”

牛宏泰馬上道:“沒問題,交給我。”

老譚對李旭說:“李旭,你負責王亮和董志超,儘快提升他倆的拔絲和溜汁技術。”

李旭說:“好,沒問題。”

“你們四個從今天開始是廚師,一定要對自己的菜品負責,勤學勤練勤研究,把菜做好。出毛病要敢於承擔責任,一個廚子簽過十回八回單才能厲害起來,要不然不知道鍋是鐵打的。”老譚對四個新晉廚師說。

哥四個臉上是興奮表情,笑著點頭。

把其餘菜品給六個師傅分下去,大家都十分配合,並且很高興。他們早就希望這樣了,包產到戶總比在一口鍋裡攪稠稀好得多。

“提高菜品質量需要從原材料抓起,從今天開始執行‘三個當日’原則:當日進貨、當日加工、當日銷售。”老譚說。

大家都認真的聽著。

“我再重複一遍,大夥兒記一下。”

大夥兒拿出筆紙把三當日原則記下來。

老譚說:“這是咱家的基本原則,砧板老大、冷盤老大、麵點老大,你們三個責任重大,原材料的質量掌握在你們手裡,不合格的堅決不進廚房,寧肯這道菜今天停牌,不賣了,也不能用不合格的原料將就。如果我發現了保證嚴肅處理,下崗是有可能的。你敢拿工作開玩笑,我就敢叫你沒工作!”

大夥都嚴肅起來,感覺老譚不是在開玩笑。

“還有,今後我們的出品標準是四不做、八不出,我說大夥兒記一下。”老譚說。

大夥開始把筆拿起來。

“四不做:變質變味的不做;刀工不標準的不做;不符合質量數量的不做;配料不齊不全的不做。八不出:火候溫度不夠不出;顏色不正、不標準不出;口味不正不出;形狀不標準不出;餐具不潔、破損不出;味碟、小料不全不出;前臺服務人員不叫菜不出;菜品有異物不出。”

看大家都記好了,老譚說:“這是咱家的出品標準,大家回去之後跟員工講解,學習,叫所有人明白,必須按著這個執行。我說的清晰不?”

“清晰!”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

“還有三件事說一下。”

話音剛落,大夥兒趕緊把筆拿起來等著記。

“第一,加強衛生打掃,養成收市檢查衛生習慣。從今天開始,下班後我親自檢查,發現不合格的直接下罰單,第二天負責人簽字,到副廚那交罰款。誰要是存僥倖心理以為我忘了,後果自負。”

“第二,灶臺師傅一共十人,加上燉魚師傅徐軍,麵點老大、冷盤老大、砧板老大和燉菜師傅,一共十五人,每人每月連續兩天晚上值班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衛生、廚房裝置運轉狀況、煤水電關閉情況、消防通道是否暢通,檢查完做好記錄。從今天開始執行,李旭負責排班。”

“第三,袁華、周宏友、王淑蘭你們仨仔細聽一下,統計需要申購的保鮮盒,把規格寫好,同時統計所有原材料名稱,包括半成品在內,一定要統計全,不能落下,這個工作三天內完成。還有,李旭和忠清,你倆兒負責青菜間,把所有青菜名字記下來,同時把青菜間歸攏一下,乾乾淨淨規規矩矩的”

幾個人點頭記下。

老譚最後說:“很高興和大家在一起共事,看得出大家都是做事的人,咱們共同努力,我相信不出一年,咱家就能成為省城最好的農家院,到時候大家都能拍著胸脯吹牛逼,我是關東人家的。”

會後老譚把周宏友和王淑蘭單獨留下,和周宏友說了準備上農家手工製品和在後面建小廚房的事。周宏友非常高興,火源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和王淑蘭說疙瘩湯需要改進,叫她原料準備好,明天開始試製。王淑蘭很高興,疙瘩湯總被客人投訴,她也鬧心,這回廚師長親自解決,等於幫她解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