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是相互的。

倆人達成共識之後心裡的芥蒂也就沒了,接著老譚講了現代廚房的管理模式和一些新的管理方法,王剛很受啟發,開始有些佩服起老譚來。

最後說到菜品上。

老譚準備砍掉四個甜品菜,王剛說菜品是徐總定的,想砍掉的話得先和徐總說一聲。

老譚說:“老闆看的是結果,不是過程。過程是咱們操作的,什麼事都叫老闆拿主意,咱們頂多算個領著幹活的,叫帶班的比較合適。”

王剛有些尷尬。

他早就想砍掉幾個甜品菜,只是每次徐總都不批准。現在看來是自己膽小了,直接砍掉能咋地,徐總不可能天天到菜檔上去看。

不禁覺著老譚有魄力,敢說敢幹。

也確實這樣,第二天老譚就把拔絲山藥、翻沙芋頭、拔絲大棗、拔絲芋頭撤了下來,通知張麗和李爽這四道菜停售。

撤下四個甜品菜之後當天就見效果,中午買了一萬一,沒有催菜和退菜現象。

休息的時候老譚找到張娟,叫她把飯店的規章制度列印一份給自己,同時要了獎罰單和廚房員工入職表,又要了幾個資料夾和十個記事本。張娟把所有東西給他之後好奇的問要員工入職表幹啥,他說看看。

老譚把規章制度看了一遍。條條框框很全,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一看就是從電腦上扒下來的,因為很多地方和實際情況不否。

把規章制度放在一邊,拿起員工入職表仔細的看著,把其中幾個人的抽出來,按著上面留的緊急聯絡人電話打過去,和他們的父母進行了簡單的溝通。

然後畫了三張草圖。一張是廚房人員結構平面圖,一張是庫房和青菜間的草圖,一張是冷盤間和麵點間的吊架圖。

準備過兩天找徐總把自己這個月的工作計劃說一下,當然,在找徐總談之前得先和王剛碰一下。王剛對老譚的計劃表示支援,並提出自己意見,倆人又完善一番。

進入工作狀態後的老譚是敬業的。

每天都和吧檯要一份菜品銷售排行表進行研究。晚上收市後會和張麗碰頭,瞭解當天的菜品情況。有時候把工作服脫了,換上便裝,親自到檯面轉轉,收集第一手資料。相對於前臺的彙報,他更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

王剛見到老譚穿著便衣巡臺挺佩服,心想自己咋就沒想到呢。

早上例會,李旭點完名之後王剛說了菜品情況,然後叫老譚講兩句。比第一天的時候好點,有三分之一的人鼓掌。

老譚先巡視一下,見一個打荷小弟領口釦子沒扣,走過去給扣上,整的小弟一愣。在給小弟扣扣子的時候其他人都下意識的低頭看自己是不是也沒扣,沒扣的趕緊扣上。當然也有幾個不以為然的,認為老譚在作秀。

老譚站在大夥兒面前聲音洪亮的說:“大家上午好!來了五天,大家給我的印象非常好,能夠和兄弟們在一起合作老譚倍感榮幸。”

“向大家彙報一下這五天的工作。咱家的雞蛋燜子、蒸豬血做的地道,多次受到客人好評。鐵鍋燉魚也好,昨天有個客人說咱家燉的魚就是好吃,已經來三回了。還有,一個大東的客人專門打車來咱家吃鐵鍋烀餅,給出的評價是做的地道兒,堪稱一絕。這是咱們的成績,給自己熱烈掌聲!”

“譁——”

“譁——”

員工的情緒上來了。

老譚突然轉移話題,大聲問:“誰知道咱們廚師的老祖宗是誰?”

大家一愣,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還真不知道老祖宗是誰。

開始小聲議論,互相詢問,被詢問的都搖頭。

“是伊尹吧?”李忠清不確定的說。

老譚笑著點點頭,說:“對,是伊尹。”

“伊尹是咱們的祖師爺。老人家烹海煮鹽,讓菜有了鹹淡,有了滋味。開味道之先河,創烹飪之祖使,被稱為祖師爺當之無愧。老人家做菜有名,那些王公大臣能吃到他親手做的菜是一種榮耀。”

“老人家不但廚藝高,廚德也高。別人問他給那些王公大臣做菜,為什麼自己不吃一口,反正也沒人看見,再說看見了誰還敢說啥?知道咱們祖師爺咋說的嗎?”老譚大聲問。

大家搖頭。

“食裹我腹,何以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