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蘭到的時候,老太太正和任媽媽對桌閒話,髮髻梳得整齊又簡潔,插著一隻烏青透亮的釵,此釵造型簡單,線條流暢,水滴狀的釵首鑲著一枚祖母綠玉石,溫潤又高貴,衣裳依舊簡樸,容色淡定高雅,形同五行之外的祖師婆婆。

“沈小姐來了。”月兒在門口迎著,這一次,沒有任何遲疑,直接領進裡屋去了。

老太太聞聲停住對話,向沈清蘭點頭,“沈小姐來坐。”

沈清蘭上前行禮,自然先表達了對贈送素糕的謝意。

任媽媽笑道,“老太太一見沈小姐就喜歡,香積廚剛送來素糕,老太太就想起沈小姐來。”

老太太問,“沈小姐這是第一次來法泉寺吧?是否去後園轉過了?”

“是第一次,”沈清蘭回答,“早上去看了,晨霧繚繞,松柏常青,是個好地方。”

“法泉寺的景,分寺內寺外,寺內是殿宇,寺外是山勢,法泉寺被群山環抱,位置奇異,勝景更在整座山中,四周的山皆是石崖,險壁如削、萬仞聳天,舉目四望,處處猶如鬼斧神工,這季節不便攀登,等入了夏,冰消水長、草木葳蕤,若是能登峰俯視,則是另一番撼人之景了。”

沈清蘭專注傾聽,心頭震撼,老太太說話時,目光清明有神,聲音緩慢柔和,語氣恬淡悠遠,她就坐在那裡,分明咫尺之近,氣質卻如水墨遠山。

老太太娓娓而談,從寺講到山,又從山講回寺,從眼前的青簷灰瓦,回溯到數百年前的始建,彷彿法泉寺的歷史光影就纏繞她的指間。

這一次,沈清蘭坐了許久,要不是快到午時,她還聽得津津有味。

她起身告辭時,老太太含笑挽留。

沈清蘭道,“老夫人盛情,本不該拒絕,只因來之前已與徐小姐、孟小姐約好一起用餐,不好臨時更改。”

老太太頷首,“言而有信,是該如此,我便不留你了。”

回去後,還沒落座,徐嫣芸和孟書嫻就前後腳來了。

孟書嫻問,“沈姐姐去哪裡了?”

徐嫣芸曾吃過月兒送來的素糕,已經猜到,“姐姐是去那楊家老太太那邊了嗎?”

“是的。”沈清蘭沒隱瞞。

孟書嫻卻不知情,驚訝不已,“沈姐姐怎麼會去找她?”

沈清蘭笑笑,直接吩咐碧玉,“去香積廚看看齋飯。”

孟書嫻見沈清蘭沒回答,臉色有些尷尬,不好意思再問,但心裡忍不住想東想西,越想越不是滋味,連飯也沒吃幾口。

午後,各自小憩一會兒,同去講經堂聽講,果然又見到老太太,沈清蘭與她相互點頭示意,安靜聽禪。

這般一下午,沒吵沒鬧沒意外,過得倒是很快,很快,太陽就搖搖欲墜的掛在石崖之上,昭示著夜幕即將降臨。

沈清蘭又接著聽了晚課,也沒騰出空來再續早上的遊賞,帶著碧玉去香積廚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何況,對方是位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