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賈、張蒼等人都看向了趙高思索著他的話。

軍功爵達到五大夫之後,再往上就不是人頭記功了,而是要有大功勞。

而能獲取這個大功勞的,也只有那些軍中的中高層將校才有資格獲取了。

而軍中的中高層將校,雖然也有黔首出身,但是更多的卻是貴族們,可能是如今的大貴族,也可能是曾經的貴族,但是終究還是貴族,跟他們同屬一個層次的存在。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家族不會沒落,若是沒落之後呢?

因此,姚賈等人都明白了趙高的意思,這個授藝不單是對現在的五十萬士卒,也同樣是在為他們這些如今的貴族開放的一條生路。

或許等他們死後,家族沒落,這就是他們家族重新崛起的機會。

同樣的,誰會嫌棄家族傳承的東西少呢?

比如姚賈,他們的傳承的是經義,可是出將入相,他會不會想著自己家族也能獲得一份兵家傳承呢?答案是肯定的。

“臣,認可!”想通這一點之後,姚賈果斷選擇支援。

馮去疾和馮劫父子倆也紛紛點頭,他們是將門出身,雖然父子有文有武,但是文這一塊也是靠馮去疾個人的才略才能做到,而不是能傳承下去的。

因此,馮去疾和馮劫也想著靠這個授藝之策,拿到一份文官的傳承,若是能得到商君的傳承就更好了。

嬴政見諸子點頭,也是很開心,大秦一統六國,收天下之書,束之高閣,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東西。

不是大秦不想傳承這些東西,而是這些東西很多都沒人能傳承下去,因為被收繳來的時候,有些東西就已經斷了繼承者,秦國也不能理解那些東西。

現在,樗裡尋和蒙恬的奏疏就解決了封賞的問題,同樣的也為這些先賢之書找到了傳承者。

一代人理解不了,那兩代人,三代人呢?總會出現一些天才和妖孽,重新繼承這些先賢之學啊。

秦國也不用管你拿到了會不會,我只管給,會不會那就是你們族中自己的問題了。

你會了更好,還不是要為我大秦效力,然後我大秦就能重新掌握這門傳承。

“為往聖繼絕學,是我輩義不容辭的使命!”儒家說話就是由水準,想通關鍵的事情之後,姚賈果斷支援。

他現在是右庶長,若是再晉一爵,達到左更,他就可以從大秦武庫中獲得一門可以傳承的軍略了。

嬴政自然也知道這些權臣的想法,也知道這份奏疏透過之後對大秦的衝擊,但是哪又如何呢?

拿到了,學到了,最終都是要為大秦效力,百家不虧,貴族不虧,大秦是穩賺!

不怕你有所求,就怕你沒有付出。

奏疏重新被謄抄到了詔書之上,加蓋了傳國玉璽,傳至咸陽和大秦各郡,以及龍城。

一時間天下譁然,同時天下黔首都瘋狂了,對於六國之人,他們不清楚軍功爵帶來什麼,現在他們懂了,能有姓,成為貴族,還能得到經籍武略傳承。

暗恨當初沒有參加北域大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