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分公士、上造、簪嫋和不更。

比大夫分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卿分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和駟車庶長。

侯分關內侯和徹侯。

一統六國之前,軍功爵最高是駟車庶長而無侯爵,這也是王翦滅六國後沒有封侯時抱怨說“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

當然,一統天下後,軍功爵增加了關內侯和徹侯兩級,王翦和王賁等有功之臣也都追封了侯爵。

樗裡尋和蒙恬的奏疏也很簡單, 達到諸將士的軍功相互疊加,達到卿一級,哪怕是最低的左庶長,也是可以得到賜姓。

這也是有來源的,尤其是對秦軍來說,因為商君有姓也是從左庶長開始的, 商君入秦擔任的就是左庶長, 因此,只有達到左庶長才能賜姓, 這對秦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一來也能彰顯出姓之尊貴,而不是爛大街。

但是就算賜姓也是有區別的,左庶長、右庶長由公子尋賜姓,左更、中更、右更由太子賜姓,只有達到少上造、大良造和駟車庶長以上,才能由陛下親自賜姓。

“賜姓一說怎麼看?”嬴政問道。

“可!”治粟內史張蒼點頭。

姚賈等人也沒有意見,他們雖然是九卿,但是爵位也都沒幾個達到左庶長,所以軍功達到左庶長也沒幾個,因此左庶長才能賜姓,他們是認可的。

“授藝呢?”嬴政繼續問道。

賜姓是簡單的計算軍功,軍功疊加累計到了,就是安排賜姓儀式而已,並不困難。

真的難的是讓這些被賜姓者如何守住這個姓氏。

因此,授藝才是關鍵。

世家貴族允許你成為貴族, 但是三世而絕,對他們地位沒有任何衝擊, 對他們來說就是看個熱鬧, 三世之後還是要打回原形。

其中的關鍵就是你們新興的貴族並沒有什麼可以賴以生存的傳承的東西。

“法不傳六耳,經不輕傳。”姚賈說道。

張蒼點頭,這是天下公認的事實,書非借不能讀也,太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所以授藝是大事。

哪怕是他在選弟子上也是慎重萬分。

藝是雙刃劍,用之正則正,用之誤則為禍一方。

“賜姓者每代人中可選十人入大秦學宮、金陵學宮學習,大秦藏書閣,武庫對其開放,任其選一門帶回族中!”嬴政繼續說著。

這是樗裡尋和蒙恬的計劃,這裡的經籍和武技都是完整的,而不是流通在天下的那些被百家刪減掉關鍵傳承的經義武技。

也正是如此,才會被姚賈等人反對,這些東西才是傳承的關鍵,可是樗裡尋和蒙恬卻是要將這些傳承的關鍵也授予賜姓者。

樗裡尋文傳天下,傳授的都是被刪減掉關鍵傳承的經籍, 因此百家樂見其成, 因為你想拿到關鍵的傳承,只能加入百家, 等於是在幫百家去除糟粕,選出精銳傑出的弟子,最後還是歸入他們百家。

可是,賜姓授藝,這等於是將傳承給他們帶回去,這對百家和貴族來說是不能接受的,這是在斷他們的根。

“諸位同僚可曾想過,能達到左庶長的都會是什麼人?”趙高這時候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