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樹倒猢猻散(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治龍部的投降,標誌著唐軍在巴東地區最後一支部隊的覆滅,至此,李唐的東大門夔州,完完整整地落到了明軍的手中。
黃維揚在戰後一路驅兵進軍,很快趕到雲安縣城。
此時聽聞陳景宗的訊息也是喜出望外,他還以為因為道路不通,導致了陳景宗失期,沒想到陳景宗連克臨州、南浦州,超額完成了任務。
此時整條長江,直到豐都,已經完全為明軍所控。
黃維揚下令張長遜所部水師,連同左御衛軍主力,全軍登船,兵發渝州、瀘州,務必在李唐反應過來之前,截斷長江,從南面完成對李唐的包圍。
數萬人馬,兵發急進。整個長江之上,浩浩蕩蕩,盡是“明”字戰旗,頗為壯觀。
而與此同時,黃維揚又令三軍,趁著李世民主力與大明北路軍僵持之際,全面出擊,攻取巴蜀諸地。
全軍一分為四,王辯率領左驍衛從雲安攻開啟州;黃明信率領右驍衛清剿殘賊,經營巴東地區,而黃維揚則率領餘部,從渠州向西,直搗成都。
黃維揚這一路,按照預計,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唐軍主力,但沿途多州縣,就是有一半投降的,剩下的一半也並不好攻打。
不過出乎黃維揚的預料,他剛到梁山,西面的渠州刺史趙孝倫便獻上了降表,嚮明軍投降。
渠州屬於通州總管李孝恭治下,但李孝恭為支援其弟李瑊,兵力都集中在北面,作為腹地的渠州,根本沒多少兵力。
趙孝倫就是想守,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眼看明軍大軍壓境,趙孝倫對李唐也沒那麼多忠誠,保全自身最為重要,索性便直接降了。
趙孝倫的投降,就像是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給周邊的州縣做了一個良好示範。
樹倒猢猻散,自個顧自個,誰還不使出渾身解數,為了保命而努力了。
先是果州刺史李士衡降,接著閬州總管蕭壽以閬州、蓬州降。
蕭壽是蕭造的侄兒,跟著蕭造,也做到一州總管的高職。蕭造是李淵制衡關隴世家的一柄利器,生前官居太尉,所以李淵對其也算比較信重。
蕭壽正好沾了這個光, 又曾做過李淵大丞相府的掾屬,算是親信,所以才能成為一地總管,掌握兵權。
不過蕭家人是不會感恩李淵的,畢竟當初楊廣對他們這麼好,還不是說反就反。
很明顯,現在的大明遠比李唐有投資價值。
黃維揚在江都時,蕭家為了巴結他,給他送了一個蕭氏女為侍妾。為了江南的穩定,黃明遠和黃維揚都承認了此女的身份。
在蕭壽看來,蕭家女子,就是做皇后亦是理所當然,等黃維揚做了天子,他們蕭家,還是外戚。
於是蕭壽果斷選擇了投降,將閬州、蓬州這個巴蜀的腹心之地,獻給了明軍。
蕭壽手中擁兵七千餘人,算是巴中地區最大的一支軍隊,本來是作為劍州和巴州預備隊的,現在預備沒用上,全讓蕭壽交給明軍了。
蕭壽一降,整個川東之地,就只剩下巴州、通州兩個孤零零的總管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