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翼和王世充,一個回去了,一個留了下來。看起來局勢彷彿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但有心人卻是明白,山雨欲來風滿樓,洛陽城非得一番腥風血雨, 才會安穩。

但那跟黃明遠沒關係了。

為了避嫌,黃明遠次日一早,便離開金墉城,前往虎牢關。

虎牢關為徐世勣所鎮守,至今仍未投降。黃明遠知道徐世勣等的是什麼,且給他一個面子吧。

黃明遠對於李密的佈置, 其實殺招不在北邙山。畢竟兩軍決戰, 無論如何, 總有出差錯的可能,誰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勝利。

所以為求穩妥,黃明遠又佈下一個另一個後招。

一個即使兵敗也能逆轉局面的後招。

在黃明遠南下金墉城,總攬與李密的決戰時,大將斛律晟率領龍驤衛主力從板渚渡河,直撲通濟渠北岸的金堤關。

對於李密來說,洛口倉是核心,虎牢關是要害,而滎陽才是他的根基。

李密這個魏公,名義上是大河以北,淮河以南,諸地盡降。但實際上真的在李密手中的,也就洛口倉一帶和整個滎陽郡。

滎陽郡北通河北,南接江淮,東控青兗,西扼伊洛,乃是中原之地的腹心, 也被稱為中州,乃兵家必爭之地。

控制了滎陽郡, 即使李密在北邙山之戰中僥倖得勝,也不過是困守孤城而已。

斛律晟的行軍速度很快,大軍渡過黃河之後,很快到達金堤關下。

雖然滎陽郡已經被李密佔領了一年多,民政也進入到正軌通道上,可因為之前宇文化及北上的荼毒,整個滎陽郡內,還是一片混亂,滿目瘡痍。

守將杜才千雖鎮守金堤關,實際上並不在關中。

宇文化及轉入東郡之後,留王軌鎮守酸棗城。杜才幹作為魏國大將,為李密委派,負責收復通濟渠以北諸城。

杜才幹是個忠誠之人,於是趕緊統兵北上,將酸棗城給包圍。

王軌困守孤城,無依無靠,又無死戰之決心,很快便選擇了投降。

杜才幹眼看東郡無主,竟然打起了東郡的心思,遂統兵往東郡而去。但杜才幹的兵力並不足,為此只得抽調更多的兵力,連金堤關都為之一空。

金堤關在魏國腹地,杜才千遂放鬆了戒備。

而斛律晟部兵臨城下,城中兵力不足,很快便破城而入。

至此,魏國在通濟渠北最重要的據點金堤關為隋軍所克。而杜才幹所部也事實上被分割為兩部分。

龍驤衛主力破通濟渠之後,斛律晟沒有管杜才幹所部,而是轉道向西,率主力攻打虎牢關。

只有佔領此地,才能徹底將李密鎖死在河南。

至於杜才千部,有南下的王辯部解決。而滎陽郡,也交給了李靖的鷹揚衛解決。

虎牢關是個要地。

鎮守虎牢關的則是徐世勣。不得不說,李密將徐世勣安排到此處,甚是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