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國(三)生存(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封再大的官也不過是一種精神支援,李淵自己都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對於始安,他是一兵一卒也給不了。
始安城前後守了一年多,幾乎是兵盡糧絕。
李襲志守得焦頭爛額,便對外尋求援兵,可他身邊熙平郡的丘和也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支援。眼看再守下去就是覆亡,這時李襲志的兒子李懷儼便建議李襲志可向交趾的黃明聰求援。
李襲志雖在嶺南,但對於中原的情況還算了解的。他本人已經降唐,而黃明聰是衛公的兄弟,必然是投於衛公一方,這樣兩家便成了敵人。
向自己的敵人求援,實在沒有這個先例啊。
李懷儼卻是認為, 不管是唐王還是衛公,其鬥爭都是大隋內部之事。而與嶺南大族之間,卻是事關民族大義。只要黃明聰不想整個嶺南落入到嶺南大族手中,就不得不救援始安郡。
再說救人也是救己,若始安、熙平二郡完了,嶺南各家必然會把矛頭指向交趾。
李襲志卻是覺得兒子的想法過於想當然,這不只是一個救援的問題,而且事關是唐還是衛的站隊。
李襲志當然傾向於李淵,從大同開始,他就不喜歡黃明遠這個人。
無關其他,就是不喜歡。
所以黃明遠幾次給他寫信,勸他聽說信都朝廷的命令,他都沒有在意。
現在若是向黃明聰求援,等援軍解圍之後,他們該何去何從。是繼續跟著李唐,然後跟黃明聰翻臉,還是倒向黃明遠。
這都是問題。
兩個選擇都很困難,翻臉那是背信棄義,可若是投降黃明遠,他又心不甘、情不願,而且他還有家族拖累。
山南李氏,位於西城郡,也是李唐的重要支持者。
李襲志說了這些疑慮,李懷儼卻不以為然。是李淵沒法援助他們,他們為了生存投向黃明遠,本就是天經地義。
而且李懷儼也不看好李淵,聽說李淵屢戰屢敗,連關中都丟了,蜷縮於巴蜀一角,苟延殘喘,能有什麼作為。他們降了黃明遠就降了唄,怎麼看都比跟著李淵強。
李襲志滿心無奈,最後還是決定按兒子的建議,向交趾郡求援。
兒子說得對,一切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