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蕭梁國覆(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江陵城的攻破,整個荊襄之役漸漸進入尾聲。
被李道宗扣押的唐儉,也被隋軍抓了起來。唐儉眼看局勢如此,雖然扭扭捏捏,但還是不甘一死,遂選擇向隋軍投降。
唐儉是李唐在荊襄地區級別最高的行政官員,屬於李世民的大管家。他的投降,極大地方便了大隋對唐軍佔領區的控制和管理。
三月初五,黃維揚率部到達巴陵城,接受了蕭銑的投降。
自陳克敵西去之後,蕭銑在巴陵戰戰兢兢了一個多月,唯恐再遭遇反叛,成了階下囚,又恐被隋軍欺辱,沒得好下場。
可惜大江之上來來往往的隋軍戰船雖然帆檣如雲,可始終沒人搭理他,弄得蕭銑的心不上不下,全無著落。
蕭銑其實是不想降的,無論隋唐。
可面對今日之局,蕭銑再有心重新振奮,收攏舊部,也不過是白費心思。
所有人都知道梁國將亡,哪還有心思在這陪著蕭銑演出一場發憤圖強、臥薪嚐膽的戲碼。這舊朝的血還未涼,大家已經著急忙慌地去尋新主了。
蕭銑身為一國之主,其實也就是個孤家寡人。
到了出城投降之日,蕭銑先是用太牢告祭於祖宗,然後率領官屬身穿孝服前往隋軍轅門。
這江陵一丟,連祖宗靈位都丟了,也是丟人。
到了門前,蕭銑便跪下來喊道:“上國將軍在上,罪臣蕭銑率梁國上下前來請降。”
黃維揚早在轅門處等著,見到蕭銑一行,騎在馬上迎了出來。
本來黃維揚打的是禮遇蕭銑,收攏荊襄士庶之心的打算,不準備讓蕭銑來這出投降戲碼,不過後來他又改了主意。
若論對荊襄的影響力,黃家無論如何都比不得蕭氏,與其跟蕭氏爭奪荊襄士庶之心,倒不如以軍威懾之,至少也能短期內使荊襄各家不要輕舉妄動。
若是對蕭銑太親和了,反而容易讓荊襄各家產生錯覺,還以為黃維揚好欺負呢。
不能開這個口子。
黃維揚騎馬來到蕭銑身邊,蕭銑低聲說道:“應死者僅蕭銑一人,百姓無罪,請不要殺掠他們!”
黃維揚看了看蕭銑,又看向他身後之人。
“羅縣令不用擔心,荊襄百姓,都是我大隋子民,我自愛之。”
羅縣令是蕭銑在大隋的舊職,黃維揚以此相稱,說明不承認蕭銑天子的身份。
黃維揚又高聲喊道:“傳我命令,荊襄境內,約法三章,殺人與劫掠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其餘各暫循舊令。”
一眾梁國官員聽了,皆放下心來。
在南方官員看來,北人盡是一群蠻橫粗野的粗人,他們真害怕隋軍不管不顧地進行殺人、劫掠,那他們就倒大黴了。
安撫完諸人,黃維揚又看向一旁跪著的蕭銑。
“羅縣令,我有一疑,不知羅縣令可否解答。你身為大隋宗戚,天子待汝也算恩重,否則你一叛逆之臣的子孫,絕不可能做到一縣之令,可你為何枉顧天恩,悍然造反,置蕭氏宗族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