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身死的訊息對於整個唐軍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天塌地陷一般。說是如喪考妣亦不為過。

對於江陵守軍來說,李世民早就成了他們的心靈寄託了。

一方面李世民憑藉入蜀之後的戰功,堪稱李唐軍界第一人。而另一方面,李道宗和唐儉困守江陵內城這麼多時日,唯一指望的便是李世民大勝而返,解江陵之圍,他們不斷地告訴眾人李世民可以回來,使得眾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可今日,這些全成了奢望。

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是真真正正地困死在了江陵內城中,再也回不去巴蜀了。

身為主將的李道宗也是一陣絕望,不知所已。他全部的計劃都是李世民返回支援,至於兵敗之事,根本不在他的預料之中。

至於對此事的真偽,李道宗並沒有懷疑。光是那枚印綬,就作不得假。這年頭個人印綬都是貼身綁在身上的,或者是專門有人保管,基本上都是人在印綬在。

誰也沒有想到李世民這個級別的大佬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而且李大恩、若干則等十多位大將的人頭都在那裡放著呢,都是總管、都督級別的將領,若說唐軍沒有經歷慘敗,誰也不信。

此時江陵內城守軍計程車氣一落千丈,所有人都明白,他們回不去巴蜀了。

陳克敵明白哀兵必勝的道理,知道不能將這些唐軍逼瘋了,於是繼續用之前對付梁軍降兵的辦法分化、瓦解唐軍。

而且陳克敵還讓唐儉的弟弟唐敏寫了一封信,派人秘密送給唐儉。

唐儉是晉陽人,其祖父唐邕在北齊擔任尚書左僕射,太原唐氏在河東地區也是一個大族。唐儉可以投靠李淵,但黃明遠佔領河東之後,唐氏家族想保全自身,就得在黃明遠手下討生活了。

唐敏的信內容很簡單,就是寫了一下家裡的情況,述說了一番兄弟之情。

信送到唐儉手中之後,陳克敵又讓人將此事告知了李道宗。

雖然李道宗之前是比較信任唐儉的,但這個時候,他誰也不敢相信,只是怕打草驚蛇,於是讓人暗暗盤查。

這一盤查不要緊,隋軍在唐軍中的死間立刻就跳了出來,將一切矛頭引向了唐儉,極力營造出唐儉和隋軍秘密會談的假象。

而與此同時,北斗人員又讓人將這個訊息傳到唐儉耳中。

唐儉得知後,心中大驚,立刻拿著弟弟唐敏寫給他的信去見李道宗,以示自己的清白。

李道宗雖然假裝絕對相信唐儉,但也隨意打量了一番信的內容。可這信他越看越心驚,心中越發不安起來。

在李道宗看來,唐敏來信,就是要勸降唐儉,這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偏偏唐敏這封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些家常話。

這就讓李道宗又好氣又好笑,隋軍費盡心機送來的迷信,難道就是拉家常嗎?這說明不是隋軍傻了,就是唐儉給自己的信是假的。

而且李道宗還發現,唐儉的信還有一個問題,便是信紙。

北方多用桑樹莖皮造紙,為棉紙。而巴蜀多用黃白麻造紙,為麻紙。後來黃明遠又在北方大規模推廣竹紙。但無論如何,因為環境、經濟條件、製作工藝不同,各地所用紙張還是有差異的,尤其是偏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