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林之戰(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率領玄甲軍向東行了約三十里左右,已經脫離了隋軍斥候的偵察範圍,便決定向南繞個圈子,返回大營。
李世民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偷襲浰河口。
在李世民看來,既然浰河口是隋軍的軍糧轉運要地,必然守備充足。再者浰河口的作用是轉運而不是屯糧,這就導致浰河口的隋軍倉庫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糧食。李世民襲破此地也不能長時間佔領,影響不了隋軍後勤。
而李世民仍然假裝偷襲浰河口,其目的有兩個。
第一,無論是唐軍大營還是隋軍大營,離著浰河口都很遠,隋軍要想救援此地,必然也只能派遣騎兵,而且數量還得足夠多。
這樣就調走了隋軍一部分隋軍騎兵,使得此戰獲勝難度大大降低。
第二,則是利用自己的突襲吸引隋軍主動出擊。
在李世民看來,自己長途奔襲,大營缺少指揮,只要鄭言慶有得勝之心,必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只要鄭言慶動了,則是李世民尋找的破敵之機。利用大營消耗隋軍士氣,然後率騎兵突襲隋軍身後,兩面夾擊,完美的防守反擊戰術。
至於鄭言慶會不會來,李世民在賭鄭言慶必出擊,當然失敗了對他也沒有什麼影響。
李世民東進之後,很快留下的斥候來報,隋軍動了。
李世民大喜,向東一段時間後,便命令部下原地休息,到了下午再返回。
李世民將決戰的時間放在了傍晚。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在李世民修整沒多久之後,竟然有斥候來報,發現了大批隋軍騎兵,正朝他們襲來。
李世民大驚,這裡怎麼會出現隋軍騎兵。
原來鄭言慶的確是按照李世民的預計派出騎兵去支援浰河口,可是張儉走的不是北路,而是出大營往東,追著李世民部的屁股趕來了。
浰河口有數千人鎮守,更兼地勢險峻,一時半會也丟不了。
而浰河口是山嶺和漢水的口子,北面堵緊口子,而張儉從南面出擊,完全可以迫使李世民來一場騎兵大會戰。
隋軍騎兵實力,完全不輸對方。
而且就算以一換一,對於隋軍來說也是賺了。
李世民此時有些慌,打了這麼多年仗,這還是第一次完全超出預料的情況出現。
不過眼看隋軍騎兵已至,唐軍無路可退,李世民也只得決定和隋軍展開騎兵大對決了。
李世民是個調動氣氛的高手。
眼看隋軍騎兵殺至,李世民高聲喊道:“賊子傾巢而出,只是想僥倖一戰,今日如果痛擊賊子,日後必不敢再戰!”
玄甲鐵騎,自成軍以來,橫掃巴蜀、荊襄,未嘗一敗,也是有自己的傲氣。
雙方在山嶺之前,很快拉開陣勢,展開了一場大戰。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狠人。
李世民很清楚,若論經驗,玄甲騎兵未必比得過虎騎軍,畢竟玄甲騎兵雖然屢戰屢勝,但都是以騎克步,沒打過大規模的騎兵決戰。
而虎騎軍,是百裡挑一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