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與不救(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北面竟陵郡的李長卿和沔陽郡的李大亮二人則合圍安陸郡。安陸郡為周法明的次子周孝節鎮守,有兵八千。
可週孝節敗得更慘。
李長卿兵圍應城,周孝節傻乎乎的去救,最終為唐軍伏擊,周孝節全軍覆沒,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可以說周家的永安五郡,除了陳克敵奪回的江夏郡和未遭遇唐軍攻擊的蘄春郡,其餘三郡,只剩下一個黃岡城未下了。
李長卿和李大亮佔領安州之後,移兵漢陽,攻打江夏,雙方陷入僵持。
可以說到黃維揚西征之前,整個永安五郡的局勢是很壞的。這也是李世民敢於在江夏地區阻擊黃維揚的底氣。
黃維揚到了武昌後,沒有急著前進,黃岡、漢陽皆有敵軍,他得考慮先打哪一支。
考慮到漢陽的唐軍雖多,可六十四軍守得江夏城是不動如山,短期內定不會有問題。而周紹德守衛黃岡多時,已經是兵盡糧絕,士氣耗竭,守不了多久。
於是黃維揚便決定先救援黃岡,然後再打漢陽。
這時蘇烈卻認為不若先攻漢陽,再救黃岡。
蘇烈以為,若先救黃岡,雖然能解黃岡之圍,甚至可能全殲李孝恭所部,但很大可能驚走圍攻江夏的唐軍。
這兩萬多唐軍若是在守禦無望的情況下,轉向江陵,來日的江陵之戰就難打了。
而若是先取漢陽,因為唐軍缺乏水軍,隋軍有很大可能擊敗唐軍。而此時在黃岡的李孝恭,就被切斷了後路。不管他是否攻下黃岡,都是無路可進,最好的下場也不過是逃進大別山中。
黃維揚聽得,覺得很有道理,只是他有些擔心周紹德。
若隋軍先攻漢陽,至少半個月的時間,或者更長。而這段時間裡,很可能黃岡已經城破了。
對於黃維揚的問話,蘇烈有些沉默。
這時黃維揚立刻明白了蘇烈的意思, 周紹德好死不死。
說實話現在的周家軍雖然歸順大隋,但其實是聽調不聽宣,還是荊州一霸。至少在周法明投降後的幾個月裡,江南行臺未向永安五郡派遣任何一個官員。
借李孝恭的手弄死周家,倒是個好主意。
若黃岡一破,周家上下,必然損失慘重,而周家的實力也會十損七八。
可黃維揚想了想,最後還是否決了這個建議,沒有人是傻子。棄友軍而不救在隋軍中是條大罪名,一旦黃維揚堂而皇之地做了,其實沒有人指責,但會帶來很不好的示範作用,得不償失。
而且周家不僅僅是周法明一支,周法尚的幾個兒子尚在父親麾下效力。
於是黃維揚想了想言道:“黃岡是阻擋李孝恭深入我軍腹地的一道屏障。若黃岡失,則淮南、河南不穩。而且周家堅守不降,本就有功,還是要派一營進入黃岡,至少也得讓周家看到朝廷的心意。”
於是黃維揚派李文相率一營兵力渡江北上,前往黃岡,而他則率主力順江取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