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江陵之變(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和李道宗、侯君集、許紹之子許智仁分攻四門,四面軍隊同時出擊,日夜不停地對內城進行攻擊。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戰也算是練兵。李唐內部多新兵,未經歷過血戰,拿梁軍來當磨刀石正合適。
而城中的蕭鏐也有練兵的打算,他不知道自己要守一個月還是兩個月,所能依靠的,只有這群幾乎沒打過幾場仗的四流部隊,三流都算不上。
李唐軍隊一上來就拼命的攻擊。
雖然李唐軍隊是士兵戰鬥力一般,但是其中的基層軍官,如火長、隊率之類的,卻都是老兵。
這些人有序地指揮著小股部隊,按照陣型,不斷地靠近城牆。
很快各種攻城器械便搭在了城頭,唐軍有些的開始了攻擊。
可與之相比,梁軍則是混亂的很,他們沒有打過防禦戰,面對如蝗蟲一般的唐軍,根本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而蕭鏐雖然有能力,亦有膽識,但卻不怎麼通軍略。
幸好軍中有王仁壽,尚能領軍。為了守禦內城,王仁壽日夜不休的在城頭巡視,他親率一支預備隊,哪裡有險情便往哪裡支援,一日之中,五次擊退唐軍,保江陵內城不失。
王仁壽原是大隋竟陵郡丞,在荊北討平匪亂。後來蕭銑造反,荊襄郡縣皆降,他無路可去,遂降了蕭銑。
王仁壽降梁後並不受重視,掛了個工部尚書的職務,沒什麼實權,但這並不說明他能力不強。王仁壽是禁軍出身,參加過兩次仁壽北伐和平漢王之亂,還參加過平江南之亂,經驗極其豐富。
當蕭鏐意識到自己的指揮能力是個大問題之後,立刻便想到了王仁壽。
王仁壽也不願降唐。他出身魏郡王氏,又多次跟隨黃明遠定難平亂,心中自然是傾向於黃明遠。
於是二人一拍即合,一管作戰,一管後勤,共御唐軍。
面對唐軍四面出擊的井欄、衝車,王仁壽便在內城之中修建投石車。由於缺乏木柴,蕭鏐直接下令拆解宮殿的正樑,以供軍用,甚至連宮牆上的磚石都拆下來用作投石。
《修羅武神》
等到投石器修建後之後,王仁壽將其安排到城牆的死角,然後對著外面不斷地發射。
外面的唐軍根本沒想到內城會出現投石器這種殺器,因此毫無防備,數輛井欄、衝車全部被毀,唐軍也死傷慘重。
李世民見強攻不行,又親自勸降,但蕭鏐直接派人以弓箭回應。
唐軍又派出被俘的蕭氏族人在城下勸降,蕭鏐仍是不手軟。甚至蕭鏐親自在城頭將人射殺,以示決心。
李世民都為蕭鏐的決心所震驚。
蕭鏐又親自組建督戰隊,對於作戰不力者,就是蕭氏宗族,蕭鏐也絕不手軟,盡數誅殺。至於言降者,幾乎沒有一個活下來的。
眾人完全為蕭鏐的決心和殘酷所懾,整個內城在蕭鏐的意志下,開始穩定、有序起來。
而唐軍的攻城也開始轉入拉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