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巴蜀李唐(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隋和李唐在關中激戰之時,蕭銑命令堂弟東平王蕭闍提攻打巴蜀。
蕭闍提原本是雲安(今重慶市雲陽縣)縣令,在蕭銑造反之後,他也在雲安扯起了反旗。不過僅憑雲安一縣並沒有太大優勢,而且巴蜀家族也沒人願意支援蕭氏,所以蕭闍提在巴蜀只能算是個打醬油的貨色。
關中大戰後,李唐的注意力盡在關中,蕭闍提便趁機派人勸降了冉肇則,並承諾將整個巴地盡交給開州蠻。
冉肇則早就想復興巴國,做他的巴王,又見李唐勢弱,於是便果斷地和蕭闍提勾結在一起,起事反唐。
此時負責宣撫山南的陳演壽的注意力在南陽方向;負責宣撫蜀中的李孝恭則兵力不足,而且他的注意力還在漢中方向,誰都沒有注意開州。於是冉肇則起事之後,便趁著李唐不備,蕭闍提和冉肇則連克通州(通化郡)、夔州、歸州,兵鋒直指江陵方向。若不是硤州刺史李淵的同學許紹死守夷陵城,又在西陵峽擊敗了梁將陳普環,整個巴蜀東方怕是要全丟了。
即使如此,李唐東面與蕭梁接壤之地,亦只剩下一個夷陵城,早先跟著許紹投降李唐的澧陽、武陵等郡亦皆先後投降了蕭銑。
李唐在巴蜀置四十餘州,本來失了幾州並不是什麼要緊事。但關鍵是,巴蜀之所以易守難攻,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整體,中間是天府之國,外面的群山環繞。 今雖只是失了數州,可東面防禦卻是完全破碎,空門大開。
東面的軍隊可以逆江之上,從夔州往西,一路無險可依。蕭梁依靠強大的水軍,可一路殺到成都。
而勉強效忠李唐的巴蜀人士的忠誠,在兵鋒面前,一錢不值。
對於李淵來說,這種局面是他不能忍受的,他非得奪回夔州,徹底塞住入川之路不可。
於是李淵命令族侄李孝恭從渝州順江而下擊夔州,又命族侄李瑊從閬州東進擊通州。兩路同時進兵,合擊蕭闍提和開州蠻。
自關中之戰後,李淵更信任家族成員了。旁姓將領,不能獲得絲毫兵權。
李淵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竇抗是自己的大舅哥,獨孤懷恩是自己的表弟,二人都能背叛自己,更何況旁人。
至於李幼良的事就被他忘了。
不過李淵的態度也不能說出挑,這個年頭,幹啥事都是家族齊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李孝基、李叔良等人才會死戰。
此時李氏第三代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李淵和李神通兄弟二人,所以第四代也算是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不過相比較第三代,第四代年輕且沒有經驗,多是驟等高位之人,很多人並不長於領軍。
李瑊、李孝恭兄弟二人兩路齊進,先是李孝恭被蕭闍提阻於萬州,接著李瑊兵敗通州城下,損失慘重。
李淵大為驚慌,只得調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前來指揮這一仗。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