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揚拍了拍杜伏威的肩膀說道:“兄長切記,你和旁人不一樣。誰也不能拿兄長的身份說話,就是提,兄長的身份也比他們高無數倍,因為兄長是父親的長義子,我黃維揚的兄長。”

杜伏威此時已經潸然淚下,此時他跪在地上,向著北方,重重地磕了一個頭,然後起身,對著六十軍的將士高聲喊道:“三軍兵發歷陽,不滅叛軍,死不回還!”

“不滅叛軍,死不回還!”

江上岸上的將士,紛紛高呼,其聲響徹雲霄。

杜伏威握劍登船,威武雄壯。雖然杜伏威還是那個杜伏威,但比之之前,卻多了一分的霸氣,讓人不敢小覷。

七千將士,乘三十條運兵船往下游而去。

黃維揚站在岸邊,望著六十軍遠去的身影良久。

這時劉仁軌在一旁小聲說道:“世子信任杜將軍,本是正常之事。只是有些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這麼讓六十軍走了,沒有一丁點後手,總是不太安全。”

黃維揚眉毛一挑,輕聲說道:“怎麼就沒有後手了?”

劉仁軌聽了,有些納悶,卻不太明白。

六十軍是以杜伏威的舊部為核心組建的不假,但這支部隊主要是參與了懷寧血戰的杜伏威部,本就對大隋向心力強。 在戰後,黃維揚又以增強六十軍的實力為由,補充了不少將領和士兵,現在的六十軍,可不是當初的歷陽軍了。

而且歷陽軍中的兩個大將,闞稜和王雄誕,自從投奔大隋之後,黃維揚就沒有停止過拉攏。

對於闞稜,以恩義結之。對於王雄誕,以功名重之。這麼長時間,二人都成了黃維揚的心腹。黃維揚相信,現在就是杜伏威造反,二人未必會從之。

而且黃維揚在得知輔公祏叛亂的第一時間,便命令蘇烈率左衛率營前往皖口待命。

守住皖口不失,便保證了淮南的糧草能及時送到九江。

而今杜伏威北上平叛,黃維揚便命令蘇烈在杜伏威過皖口之後,從陸路跟杜伏威齊頭並進,到達柵江口(即濡須口,今安徽裕溪河入江口)佈防。

到時候就算杜伏威真敢造反,蘇烈在南,羅藝在西,房玄齡在北,杜伏威也翻騰不起什麼花樣。

真不是黃維揚有多信任杜伏威,而是他有制人之策。

而且他演的這麼好,就算杜伏威真的叛了,大家也以為黃維揚是君子,賢人,只是遇到杜伏威這個奸賊而已。

不吃虧。

送走杜伏威,黃維揚回去之後,才是真正的調兵遣將。

此次動亂,江南半年之內,別想再往荊襄動兵了。

黃維揚於是以歐彥領右領衛總部和六十一、六十二軍鎮守江西;陳克敵領五十九軍和五千水師屯駐湓城。

而黃維揚本人則領其餘部隊,以為中軍,趕往歷陽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