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輔公祏之亂(七)(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古至今,造反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不提性質不同的農民起義和異族政權,在中原王朝政權內部造反能成功的,無一不是大智大勇之輩,還得碰上天時地利人和和對面的敵人腦殘,否則想成功,實在太難。
大義這兩個字,絕對勝過千軍萬馬。
但歷史上又有那麼多人喜歡造反,前仆後繼,從未斷絕過。即使有那麼多失敗的例子在前,但他們總認為自己是那個例外。
輔公祏一直想造反,而且是苦心孤詣地在謀劃造反之事,可是當他真正造反之後,他才發現此事是千頭萬緒,根本沒法理順。
當初在老家造反的時候,不就是他和杜伏威帶著幾十個人,扯個旗號,也就反了,沒發現有多難啊!
輔公祏是個不錯的執行者,但無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治政能力,都差了不少。
這些年,這個造反小勢力之所以興盛,輔公祏的重要性絕對不容忽視,但究其根本,還是杜伏威的領導。沒有杜伏威這個優秀的決策者,再好的執行者也沒用。
此時的歷陽,內憂外患。
在歷陽內部,因為輔公祏稱帝的事,反彈不斷,議論不斷,尤其是中下層的將領,更是多有不滿。
而外部,陳當世到達襄安之後,本準備憑險據守紫薇山。可他沒有料到位於合肥的揚州都督羅藝搶先發難,其軍晝夜行軍,兵進神速,一路直撲襄安,在陳當世趕到之前,搶佔了這處襄安城屏障,並設下埋伏。
等陳當世到達之後,便遭遇伏擊,全軍大潰。
陳當世狼狽逃回襄安,卻只得困守城池,根本顧不得歷陽。
而東征的西門君儀,更是在短短數日之間,便和歷陽城失去聯絡,情況不明。
西門君儀擁兵兩萬,可是輔公祏手中最大的精銳部隊。
此時的歷陽,有四千多可戰之兵,還有一萬多臨時拉來充數的民夫。
這些臨時拉來的民夫,連佇列都不會走,一時半會,根本別想有戰鬥力。可這些人卻已經是輔公祏最大的依靠了。
隋軍平叛大軍來的很快,甚至超出了輔公祏的想象。
十一月七日,杜伏威率領六十軍的主力在梁山裡(今安徽省和縣西梁山鎮一帶)登陸。
從梁山裡在歷陽城南面,到歷陽城不過三十餘里。
眾人登陸之後,毫不停歇,一路直奔歷陽城而去。
當天下午,杜伏威部已經離著歷陽城不到十里,城中的輔公祏才發現對方的逼近。
輔公祏聽得隋軍是杜伏威領兵,心中大驚,他著實不明白,黃維揚怎麼敢如此信任杜伏威。按照他的預計,歷陽兵變的訊息傳到豫章,黃維揚定然會將杜伏威下獄,最差也是剝奪兵權。
讓杜伏威領兵平叛,黃維揚就不怕杜伏威也跟著反了。
對於輔公祏來說,杜伏威親自領兵,是最壞的一個結果。他自知能力不如杜伏威,在軍中的影響力亦不如杜伏威,今日杜伏威前來,軍心還不知道會動盪成什麼樣。
可這些都已經顧及不得,面對來勢洶洶的杜伏威,輔公祏此時只得連忙命令部隊在城南的橫江渠(今和縣得勝河)進行阻攔。
雖然輔公祏擁有一座堅城,可輔公祏跟不敢龜縮入城跟杜伏威相持。若是被杜伏威包圍歷陽城,他根本突圍不出去,時間一久,必然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