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明的投降並不出黃維揚的所料,畢竟以周法明趨利避害的性子,是絕不會跟隋軍死磕的。當然黃維揚並不歧視對方,畢竟無論什麼時代,趨利避害都是人的本性。

周法明投降之後,黃維揚便準備驅主力前往江夏。他已經計劃好了,周法明兵強馬壯,可驅使周法明所部攻打江陵,徹底覆滅蕭銑。

但很快河北來的一封信,打亂了黃維揚的計劃。

信是五百里快急,直趨湓城的。算算日子,也就是黃維揚這邊的捷報剛送到,信就發出了。

黃維揚不敢耽擱,連忙開啟父親給他的信,但信的內容,卻是讓他一驚。

黃明遠有令:南征主力屯駐湓城,不得繼續西進。同時周法明部和荊州永安四郡,歸江南行臺節制。

黃維揚對於父親的這道命令有些不解,當前是蕭梁最虛弱的時候,不窮寇勐追,徹底擊破蕭梁,反而停下來觀望,不正是給蕭銑以喘息之機。

等到蕭銑組織完防禦,完善了防線,黃維揚再對其出擊,就是千難萬難了。

可惜黃明遠的這封信,只有命令,卻沒有解釋。弄得黃維揚有些犯難,想自作主張一次,卻又實在不敢。

黃維揚最後不得不叫來黃維烈、凌敬、陳克敵三人來詢問對策。

雖然黃維揚不喜歡凌敬,但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事,凌敬看的比他要深要遠。

看到黃明遠的命令,幾人都沒有第一時間說話。

最後還是凌敬老謀深算,雖然多年不在黃明遠的身邊,但極其熟悉黃明遠的性格。他略一躊躇,這才說道:“衛公不欲急攻蕭銑,怕是和李唐有關。”

“李唐?”

黃維揚兄弟和陳克敵都有些一愣。說實話,巴蜀戰局不歸他們管,所以平日裡對巴蜀的情況並不太關心。

凌敬又說道:“當今天下,只剩下李唐和偽梁兩國。一旦我們滅亡偽梁,只剩下李唐,那李唐除了滅亡,再無其他出路。試問李唐怎麼會坐望偽梁的覆亡?”

黃維揚兄弟和陳克敵這時候算明白了。

三人不是智不及凌敬,只是有些一葉障目了。

陳克敵這時說道:“巴蜀天險,易守難攻。更兼李淵非庸碌之主,若李淵一心憑險據守,來日入川,必會傷亡慘重。但一旦唐軍東出,我軍就能把荊襄當成磨盤,使李唐之軍,源源不斷地消耗到荊襄之戰中。我軍勢大兵多,一旦跟唐軍陷入消耗之中,其勢必在我手。而李唐實力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來日入川,其難度將減弱數倍。”

黃明遠可不是不打,而是準備大打。

“開復所言,應是至理。”

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理解到黃明遠的用意,黃維揚和陳克敵也不得不歎為觀止。在衛公那裡,這一場戰爭尚未結束,下一場就已經開始了。

而黃維揚更是知曉自己即使在江州大勝,但較之父親,仍相差甚遠。

黃維揚想了想,臉色又有些嚴肅起來。

“這一仗若開戰,我軍能動用的兵馬,應不超過十五萬,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周法明部。至於河南方向,差不多有十萬左右。而蕭銑緊吧緊吧,差不多能動用十萬人馬,李唐差不多也能出二十萬。對方兵力多於我軍,且佔據優勢,這一仗恐不好打!”

凌敬突然開口言道:“世子如何認為李唐和偽梁會聯兵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