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邙山大戰(十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李密清楚,他不能一個人前往巴蜀,非得帶著所有人,否則到了巴蜀,無依無靠,別說復起,命都在別人手中攥著。
李密從一個逃人到曾經的一方主宰,操縱人心的能力遠超想象。
為了達成目的,他先找到了府掾柳燮。
柳燮是前攝判黃門侍郎事柳旦的兒子,柳述的堂弟,投降李密之前在河內郡任職。因為黃明遠和柳述的舊事,柳燮極其反感黃明遠。黃明遠控制河內郡的時候,他甚至直接離職投賊。
所以柳燮是投奔李淵最堅定的人。
李密見到柳燮,將要投奔李淵的事情脫口而出,並請他配合著演一出雙簧。柳燮正擔心李密會北降黃明遠,因此對於此事,大喜過望,連聲應下。
李密見過柳燮之後,當即召集眾人。
眾人到齊之後,李密便言道:“今日之敗,我之過也。不過追兵日近,為保我三軍,我準備晝夜兼程,繞道前往虎牢關,諸位有何意見。”
眾人還沒有說話,柳燮第一個站出來說道:“昔日殺翟讓之際,徐世勣幾至於死。今創猶未復,其心安可保乎?”
眾人聽了,不由得點點頭。
當初殺翟讓的事,後患太大。若李密一直能勝,這當然不是問題,但現在李密敗了,就難保徐世勣不會有什麼異心。
可不去虎牢關,又能去哪。
李密聽得,忽然面露悲色道:“諸位追隨我討昏君,誅逆臣,可謂勞苦功高。可我識人不明,至有今日之敗,實在無言再見諸位。不若我今自刎,請以謝眾。諸位拿著我的首級去向黃明遠請降。”
眾人聽了,紛紛流淚。
而王伯當則高呼道:“為魏公而死,死而無憾。”其餘諸人,也只得紛紛效之。
這時李密又說道:“天下之大,能抗衡黃明遠者,唯巴蜀唐王。今日蒙諸君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愧無功,但諸君必保富貴。”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李密看來是早有預計。
眾人不由得竊竊私語。
而柳燮又是第一個站出來表態說道:“昔日劉盆子歸漢,尚食均輸,明公與唐王宗族有疇昔之遇,雖不曾陪唐王起義,然而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國不戰而據京師,此亦公之功也。”
不少人也紛紛贊同。
大部分人幾乎為此意見裹挾。
此時只有魏徵言道:“寧為雞首,不為鳳尾。李淵較之河北,不過是雞尾,滅亡也在須臾之間,魏公要三思啊。”
李密聽得,根本不回答魏徵的話,而是問道:“玄成要負我嗎?”
魏徵聽罷,不再言語。
李密這是打定了主意,不會因一人言語而改變。
魏徵眼見根本無法改變李密的心意,又不願投奔李淵,當日,眾人往南而去,只有魏徵,瞅了個機會,脫離了李密的隊伍,望北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