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漠北風雲(三十二)安北(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業十二年六月六日,隋軍主力在漠北不知名山谷伏擊韋紇部主力,大破其軍,斬首四千七百級,俘獲無數,陣斬韋紇部首領藥羅葛·菩薩。
兩日後,在山谷以南,隋軍又伏擊了來援的藥羅葛·吐迷度和阿史那俟利弗所部,全殲其軍,誅殺藥羅葛·吐迷度和阿史那俟利弗二人。
至此,北海遂平。
而此戰得勝之處,被鄭言慶命名為破虜谷,以紀念遠征之戰功。
此次破虜谷之戰,算是鄭言慶和阿史那俟利弗聯合設的一個圈套。韋紇部主力和誘敵部隊之間的陣線越拉越大,而鄭言慶則率領主力騎兵,從空擋處越過,晝伏夜出,提前到達破虜谷。等到阿史那俟利弗再勸藥羅葛·菩薩前來,自是被打了一個伏擊。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鄭言慶實在是不講武德,在擊敗韋紇部之後,他轉手便將臥底阿史那俟利弗給一同殲滅,讓這個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就此葬身北地。
直到臨死,阿史那俟利弗還不敢相信,這群隋人不是最迂腐的,怎麼敢背信棄義,難道他們不需要有人制衡阿史那維翰了。
韋紇部兵敗之後,鄭言慶命令阿史那思摩率兵橫掃韋紇部營地。
韋紇殘部傷亡慘重,幾乎損失殆盡,最後一點有生力量在烏羅渾的帶領下,繼續向北而去。
只是在韋紇部北面還有骨利乾等之前被韋紇部壓制的大小部落,韋紇部到底能不能倖存,尚未可知。
但大概多年之內,是回不來了。
隋軍回師,鄭言慶下令在之前駐營之地築城,以為漠北之北大門,名曰北海城。
再往北,實在是太寒冷了,隋軍實在是管不了了。
鄭言慶返回牙帳已經是七月底,而此時隋軍的西路軍也已經破敵返回。這一路比鄭言慶他們要順利的多。
年初,西逃的阿史那咄苾在地神山附近病死,其部潰散四流。隋軍在斛律達的統帥下,一直追擊到甘薇河地區才返回。
而平定了阿史那咄苾部,整個漠北的戰爭,基本上算是結束了。
此戰從去年九月份開始,隋軍連續轉戰數千裡,歷時接近一年,終於打完了這一仗。使整個漠北仍牢牢地掌握在大隋的手中。
七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鄭言慶返回牙帳的第三日,黃明遠的諭令傳過三千五百里的阻隔,送到了突厥牙帳。
鄭言慶在破虜谷之戰後便給黃明遠去信,這才使得黃明遠的諭令能夠及時送到。
黃明遠諭令有三:
其一,將安北都護府一分為二,以大戈壁和鄭言慶建立的安北城防線為界。以南直到陰山,西到居延,東到大興安嶺,東南與燕山招撫討捕司接壤之地,為陰山都護府,治安北城,分設安北、磧北、桑乾、南床、松漠、山北六處軍鎮。
此地為大隋經營多時的漠南條件較好,隋軍已經在此建了二十多個遊牧軍管縣和多處的牧場、農場。
都護府下的六軍鎮,其駐軍、規模都不大,算是一個兵民合一的機構。
以黃明遠的心腹達奚暠為都護,大舅哥斛律達、阿史那思摩為副都護,楊善會為長史領安北令。
而整個漠北設安北大都護府。
在定北城設定北軍鎮;突厥牙帳改為燕然城,設燕然軍鎮;渾義河一帶設浚稽軍鎮;在達蘭堆設瀚海軍鎮;賽音山一帶設賀蘭軍鎮;在弓盧水一帶設弓盧軍鎮;在北海城設北海軍鎮;在突厥牙帳西北木倫一帶設天北軍鎮。
此八軍鎮設立,基本上便意味著曾經的東突厥便不復存在了。
不過黃明遠還是名義上以阿史那維翰為大都護,算是考慮到漠北牧民對突厥的感情,但阿史那維翰根本沒有實權,算是虛領。
以韋雲起為副都護,節制都護府事,駐定北城;以安東大都護府兵馬使高元備為副大都護,駐燕然城;以孫辭煦為大都護府兵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