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漠北風雲(十八)必救(第2/2頁)
章節報錯
從安北城到定北城,一千三百里,勞師遠征,又是冬季,搞不好三軍能被後勤活活拖垮。
把隋軍的糧食儲存搬空,怕是也不夠。
鄭言慶只得掏空庫藏,然後將牛羊宰殺,勉強湊夠第一撥軍糧。剩下的除了從各城調,就是跟漠南的牧民借了。
就是借。
這麼多年,漠南被編戶的牧民差不多近十萬人,分佈在陰山南北,以及長城以外。
為了更好的管理這群人,黃明遠在漠南一口氣設了近二十個軍管縣,四面分佈,才勉強將組織架構鋪設開來。
現在只能憑藉大隋的新望,從他們手裡借糧食。
十月十二日,本是鄭言慶計劃北上的日子。
可是出兵的前一夜,天降大雪,整個安北城在大雪之中,成了雪的海洋。
沒人想到大雪會來的這麼早。
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麼大的雪,他們怎麼出兵?
打仗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用兩軍戰場廝殺便能一筆概括的,因為這不是在電腦上打遊戲。包括吃喝拉撒睡,天氣、地形、糧食、士氣、交通、衛生、水源、撫卹等等,都要考慮進去。
隋軍將士從不怕犧牲,可是冒雪行一千三百里去救援定北城,這事怎麼想,怎麼覺得不靠譜。
都護府司馬皇甫惟便建議鄭言慶,是否重新考慮出兵的計劃,哪怕放棄定北城,也不能讓這支主力部隊,陷入危機之中。
軍隊比城池更重要。
“凡思,你應該是瞭解定北城的重要性的。”
“使君,可我更清楚這支部隊的重要性。一旦安北守軍出了問題,行臺那根本拿不出第二支部隊出塞。定北城守不住還有安北城,可安北城出了問題,整個大隋的邊疆,都是問題。”
“沒那麼嚴重!”
鄭言慶擺手說道:“當年我軍從狼居胥山返回,就是在十二月。”
皇甫惟反駁道:“可當時並沒有作戰任務,而且那一年是個暖冬,而今年不一樣。雪來的這麼早,這麼急,很明顯這個冬天不好過。”
“凡思,安北城不能丟,定北城也不能丟。”
鄭言慶鄭重地說道:“定北城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這次若丟了定北城,那我軍再回漠北,不知道是何時的事情了。而且定北城有我數千將士,正等著我軍救援,耽擱不得,我軍沒有丟下袍澤的習慣。”
皇甫惟見鄭言慶主意已定,最終沒說什麼。
皇甫惟很清楚,這個都護和衛公一般,有時候太過婦人之仁了。
但也正是這種婦人之仁,才鑄就了豐州軍現在的軍魂。
“既然都護要率軍北上,惟必為都護守好安北城,保證糧食充沛,糧道不斷。”
鄭言慶只給皇甫惟留了五百漢兵,五百胡騎。
這顯然不夠。
皇甫惟又命漠南十城,各抽調兩旅,趕往安北城。兩旅便是二百六十人,加起來便是兩千六百人。在漠南這地方,有三千多人,安北城也算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