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漠北風雲(十八)必救(第1/2頁)
章節報錯
漠北生亂,訊息傳到安北城,都護府譁然。
雖然大家都知道,阿史那俟利弗這小子不是什麼好東西,非久居人下之輩,可是誰給他的膽子,讓他現在就敢背反大隋。
就憑數千人馬,難道他不怕大隋的鐵騎嗎?
眾人也顧不得探討阿史那俟利弗這小子是不是失心瘋了還是腦子被踢了,當務之急,便是救援定北城。
而且鄭言慶清楚義成公主母子跟衛公的關係特殊,萬不能使母子二人陷入危難之中。
只是要北上救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北都護府人少,攤子鋪的也大。
鄭言慶麾下雖有漢軍兩萬五千人,看似不少,但十座城池,每城駐兵一營,便是一半的兵力出去了。而韋雲起前往定北城,又帶走五千,此時安北城中,僅有七千多漢兵,還有三千多胡騎。
和定北城一樣,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鄭言慶徵召了大量的胡騎,這也是黃明遠允許的。
漠北的情況就是這樣,漢人稀少,大部都是胡人。僅靠漢軍,累死也無法綏靖各地。
但兩軍相加,不過萬人,尚有不足。
草原上胡人雖多,但亦必須保證漢軍比例、數量,以防胡人反噬。
這次阿史那俟利弗挾制了突厥大小貴族,又招攬義成公主的軍隊,再加上韋紇部,其勢不小。
但哪有這麼多軍隊可用,指望幽州支援是不現實的。
行臺剛打完河北,也拿不出這麼多兵力。甚至因為河北戰役,連供應安北城的糧食,都少了許多。幸好今年鄭言慶在草原上大規模屯田,使得部分糧食供應自足。
正犯愁,這時阿史那思摩主動請纓。
自雁門之變後,大隋重建草原秩序。阿史那思摩本來要被封為東突厥小可汗,作為挾制義成公主和阿史那俟利弗的力量,在東突厥內部呈三足鼎立之勢。
只是阿史那思摩是死活不願意再返回漠北,寧肯留在漠南當個升斗小民,也不北上。
阿史那思摩態度很堅決,他要做隋人。
為此阿史那思摩不惜率領麾下一萬三千餘精銳士兵,在漠南編戶齊民,徹底融入大隋之中。
阿史那思摩如此真誠,黃明遠也不能虧待了他。於是黃明遠向楊廣上表,封阿史那思摩為安北都護府副都護,光祿大夫,右武侯將軍,桑乾侯。
其部則被一分為五,安置在後世的錫林郭勒草原。
這一萬多人,此時多已經放下刀槍,成了為大隋放牧的牧民。
而阿史那思摩聽聞了漠北之事,便主動請求鄭言慶,徵兆這些牧民為兵,以討突厥群胡。
鄭言慶知道,為了讓這些胡人放下兵器,不再為亂,他們已經費了很多功夫。重新招募他們為軍,麻煩會很多。
但最後實在沒辦法了,總不能幹看著漠北生亂,於是鄭言慶只得同意了這個建議。
鄭言慶以營為單位,徵召了十營胡騎,共一萬兩千五百餘人,直接受他指揮,不給任何胡將,包括阿史那思摩插手的機會。
等到鄭言慶將軍隊招募齊,已經到了十月上旬。
隋軍本部好說。而這群胡人,相當於重新組編了一隻軍隊,其麻煩可想而知。
除了軍隊,糧食也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