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里長的彈箏峽,兩側群山環繞,一條小道就在兩山之間。西秦軍突破南關後,從小道繼續追著向西走。

不過隋軍早在兩側山上佈置了大量的滾石,等阿結思過去之後,便一同推下。

於是滾石連連,天翻地覆,整個道路,盡為巨石所擋。

西秦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清出一條道來。可在這五里的道路上,又耽擱了數日。

薛仁杲是越待是心越急,恨不得飛躍這崇山峻嶺。

西秦軍終於到了第二道關口,可抬眼望到的是比第一道關更險峻高大的關牆。

其實整個蕭關是作為關中的屏障主防外部胡人的,所以西面的關牆更高大,地形也更險峻,儲備的物資也更充足。

此時從關前遠望,群山波瀾不斷,沒有空缺。而整個中關,彷彿與兩側的山麓融為一體,又像一座從天而降的巨大石柱,牢牢佇立在群山之中,望之如空中的樓閣。

這樣的關卡,鷹愁不能過,馬兢不敢行。

面對如此的雄關,西秦軍沒有旁的辦法,只得繼續蟻附。

可拿著人命來堆,也不可能輕易渡過。要知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時候真未必是個虛言。

西秦軍頓足中關城下整整五日,折將五人,軍損三千,整個西秦軍大營,光是傷重而亡的屍體就鋪滿了空地。

滿營的缺胳膊短腿的傷病靠在一起,不停地哀嚎,遠遠聽之如一片鬼蜮。

眼看三軍如此慘狀,薛仁杲也越發急躁,連日裡已經處死了數個作戰不利的將領,軍中將佐和他的親軍護衛,都畏其如虎,不敢輕易靠近。

可殺人難為的是自己人,對敵人又沒有什麼用。

眼瞅著三軍被堵在峽谷之中,人心惶惶,這時薛仁杲的親率將領張貴言自己是原州人,家就在附近,曾經多次走過彈箏峽,知道峽谷外有條小路,或可直通第二道關卡之後。

蕭關之地,因為沒有邊患,其實已經多年沒有修整過。尤其是天下大亂以來,朝廷無暇顧及地方,而作用不再的蕭關,也隨之被遺忘。雖然主關三城皆在,但周圍的烽燧、城障、堡寨早就荒廢多時。

蕭關之所以為天險,是因為各處邊戍將蕭關三關團團圍在中央,遙相呼應,構成牢固的人工屏障,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而沒了這些邊戍,整個蕭關的防禦性降低了一多半。

已經被隋軍的險關絕道折磨的暈頭轉向、心亂如麻的薛仁杲大喜,立刻升張貴為大將軍,令其率領精銳從峽谷外突襲隋軍身後。

張貴帶著兩千人馬,出了峽谷,沿著記憶中的山道,一路穿山越嶺,攀巖過溪,中途不知道多少人因此喪命,但終於殺到第二道關卡之後。

張貴帶著西秦軍,突然出現在隋軍的側後方,著實是驚到了隋軍。

隋軍本就兵少,且防禦盡在關上和關前,根本不提防身後。

所以數百同羅部眾和數千新兵,立刻就陷入到西秦軍的包圍之中。

同羅突呂和阿結思二人很清醒,眼看後路被斷,雖不知道原因,但也清楚中關守不住了。

二人毫不拖泥帶水,立刻下令撤退。

眾人直奔瓦亭關而去。

可是前有西秦兵擋住,後有西秦兵已經躍上城頭,眾人被堵在中關西面,突圍不出。

這時阿結思讓同羅突呂趕緊撤退,自領留下五十名精銳擋住西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