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義寧天子未在城中。李淵親征同州,擔心城中出事,所以將義寧天子也帶走了。

不過一個犄角旮旯裡的宗室,就是偽稱天子,是生是死,也沒有多大意義。

黃明遼入城,在皇城的左衛府升衙。

雖然黃明遼身份特殊,但也沒敢在三省升衙。現在的黃明遼,名頭冠的是行軍大總管,還沒有行政權。

就是堂而皇之的處理起李幼良的投降事務,也屬於名不正言不順。

而且因為身邊的文官並不多,黃明遼此時也只能做些接收工作。具體的善後事宜,需要在蒲坂的徐哲帶領專門的官吏來做。

而更重大的事情,包括這些降官的任用,俘虜的處置,以及李淵家眷甚至是整個李唐宗族的處置,都還需要黃明遠來做決定。

當然這不影響黃明遼對長安城的情況進行一個初步瞭解。

李幼良和長孫敞這些日子沒有閒著。

二人雖然突然倒戈,佔據了長安城,但不服的人比比皆是。有忠於李淵的官吏,還有關隴世家的不滿大隋的人。

在這些人看來,李幼良算什麼東西。

於是自城陷之日,城中的動亂就沒有停過。

李淵的大將李河,關隴貴族王雄等人,先後在城中發起叛亂,試圖重奪長安城。

若不是長孫敞手底下有兩千百戰老兵,整個長安城,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李幼良也不是個善茬,他本來就有心討黃明遠一個好,為黃明遠解決這些難題。因此眾人的叛亂,正好給了李幼良亮出屠刀的機會。

對於這些叛亂之人,李幼良是大開殺戒。

凡是參與到叛亂之人,李幼良是大張旗鼓地在城內外搜尋,而牽扯到叛亂中的,更是不分良莠,盡皆誅殺。

李幼良掌握長安城短短兩日之間,整個城中,幾乎是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不知道有多少關隴的大家族,在這場動亂中破家滅門。

李幼良幾乎是用手中的刀,替黃明遠殺開了處理關隴問題的枷鎖。

就憑這一點,功勞不亞於獻城,黃明遠也虧待不了李幼良。

李幼良的殘忍手段,讓黃明遼看得都膈應。不過黃明遼不會斥責對方,他只擔心對方殺人殺的少。

對於關隴的問題,李幼良是一隻好獵狗,需要被重用。

神武衛接收城池之後,辛文禮率軍西進,去支援張文遠。畢竟扶風還有竇家的數萬人馬。

而神武衛,則是實在無力再出擊,只得留在長安城修整。

但人不來找事,事就來找人。

黃明遼在長安城尚未歇住,從陳倉來的急信便送到長安。

陳倉危急,請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