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軍事家,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他的戰術習慣,那就是“防守反擊”。歷史上無論是第二次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還是洛陽之戰,李世民基本上用的都是這種路數。

具體說來就是“以主欺客,騷擾對方糧道,強迫對方向他挑戰,待消磨盡對方士氣之後,再以壓頂之勢,擊破對方。”無論是薛仁杲、宋金剛還是王世充、竇建德,都是因為這一招而失敗的。

歷史上的李唐地盤大,且多是沒受到匪亂的地區,因此物資充足,糧食充沛。李世民就跟你光明正大的拼消耗,只要你撐不住撤退,找準機會,就把你弄死。

所以這一次,也不例外。

雖說李唐困於關中,四面皆敵,但關中平原畢竟環境較隴右之地好的多。薛舉遠道而來,利在速戰,否則光是糧食問題,也支撐不住。

於是李世民下令在高墌城外,深挖壕溝,堅守壁壘,準備進行持久戰。

李世民手上有近五萬人馬,與西秦的兵力相差無幾。西秦的騎兵雖強,但也不可能攻打堅城。至於繞過高墌城,直取長安,薛舉還沒有這麼瘋狂。他的兵力可困不死李世民,在自己的身後放上幾萬軍隊,那就是自殺。

雙方一相持,就是半個多月。

這一仗李世民是佔據優勢的。

這個時候的李世民雖然稚嫩,但也並不是傻子,軍事能力和素養甚至比歷史上同時代的自己都高。

薛舉雖悍勇無雙的,但面對武裝到牙齒的高墌城,根本無處下嘴。

半個多月的時間,薛舉一共向唐軍發起了二十多次的攻擊,皆是無所獲,反倒是傷亡不小,軍中銳氣有些損降。

這種局面,讓李世民暗暗高興。

這些日子,軍中將領,有些明的暗的,對他表示不信任。尤其是舅舅竇軌,更是屢屢生事,給他找麻煩。

竇軌這個人,性格桀驁,手段嚴苛。他自認為自己是竇家在軍隊中的第一人,又統帥招搖軍在西北征戰了這麼久,自覺得這一戰,他應為主帥。李淵空降了一個李世民,在他看來就是就是動了他的乳酪,他如何能看李世民順眼。

別看李世民是竇家的女婿,但他素來與竇家人關係一般。再加上他師從黃明遠,言必稱其師,被竇家看做是關隴的叛徒。

此時的李唐,竇家勢力極大,又和獨孤家相互勾連,稱其為“李與竇,共關中”倒是差不多。

對於竇軌的屢屢挑釁,李世民壓著火不去應對。竇軌不僅是軍中重臣,還是長輩,他就是再是唐王之子,也沒有底氣對上竇軌。

真鬧出了矛盾,父親指定是拿自己來安撫竇家。

李世民知道自己不是老師,沒有臨戰斬將的勇氣。

而有竇軌在軍中折騰,李世民的威望,想收拾都沒有辦法。他只得暗暗下決心,爭取此戰必勝了。

不過戰爭這種事,沒有絕對之事,很多事情,也不以人的意志進行轉移。

薛舉於五月初大舉東進,雙方交戰差不多到了五月中下旬。相持到現在,進入六月上旬,周邊的勢力,也就是隋軍,早就反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