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淺水原之戰(二)迎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涇州屬於必救之地,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問題是,李唐該怎麼救援涇州。
實際上此時李唐的實力並不弱,畢竟關中平原,天選之地,而之前的民亂也一直在可控範圍內,各地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
普天之下,若單論實力,李淵其實僅次於黃明遠。
但關鍵是李淵的敵人也多,這點力量,根本招架不住。
李唐立國之後,便重建府兵制,將起兵附從以及各地的歸降部隊,約二十萬人馬,編入軍府之中,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
李淵又析關中為十二道,分別為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馮翊郡)道、華州道、寧州(北地郡北部)道、岐州(扶風郡)道、豳州(北地郡南部)道、西麟州道(治今陝西省麟遊縣西)、涇州道、宜州道(治今陝西省耀縣),分管各個軍府。又在十二道建十二軍,萬年道為參旗軍,統軍將軍竇誕;長安道為鼓旗軍,統軍將軍王纊;富平道為玄戈軍,統軍將軍李神通;醴泉道為井鉞軍,統軍將軍劉弘基;同州道為羽林軍,統軍將軍張瑾;華州道為騎官軍,統軍將軍長孫順德;寧州道為折威軍,統軍將軍楊屯;岐州道為平道軍,統軍將軍柴紹;豳州道為招搖軍,統軍將軍竇軌;西麟州道為苑遊軍,統軍將軍李高遷;涇州道為天紀軍,統軍將軍王長諧;宜州道為天節軍,統軍將軍張平高。
此時這十二軍,幾乎皆有任務。
西北方向,靈武郡孤懸在外,自身都難保,是不要指望了。
東線和北線、東南面戰場,李建成和劉文靜到現在還沒有返回長安。包括華原、富平、龍門關、蒲津關、永豐倉、華陰、藍田關等地,屯紮了李唐十多萬主力與隋軍相持。
隋軍佔據潼關、蒲坂、龍門、武關、鳳凰谷等地,可謂是居高臨下,俯視關中,佔據優勢。現在唐軍的兵力還有不足,可不敢調出兵馬。
南線李唐倒是佔據優勢,梁默和焦方威雖佔據漢川、河池二郡,但周邊郡縣,多已降唐。梁默和焦方威也被唐軍死死地限制在秦嶺之南,根本無力北上。
至於西面和西北面,則是這次的大敵薛舉了。
為了迎敵,李淵從關中各地拼命蒐羅了四萬多人馬,已經是極限了。
關中各家的行為其實很矛盾,雖然不想薛舉殺入關中,但又不想為抵抗薛舉下死力,盡是一群只想著佔便宜不想吃虧的主,所以關隴世家為李淵提供了大量的糧草、器械,但仗還得李唐自己打。
李淵決心御駕親征。
歷史上的李淵入了長安,就飄了起來。說楊廣荒淫,他比楊廣荒淫的多。李淵登基之時,已經五十三歲了,放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個老人。
可李淵人老心不老,娶了無數的老婆,十年時間,生了十七個兒子,十四個女兒,堪稱殘暴啊。這要讓他早當皇帝三十年,其生育能力不得堪比中山靖王劉勝啊。
但現在的李淵,別說飄了,他都快沉底了。
到了這個生死時刻,李淵誰也不相信。將大軍託付於人,萬一投降了,他怕是要被生擒了。
但李淵一露出御駕親征的意圖,便遭到眾人阻止。
實在是御駕親征這件事,對於天子來說,多是不吉之事。除了那些開國的馬上天子,剩下的御駕親征,像是孫權、曹髦、苻堅、慕容超、李歆、劉義隆等等,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甚至還包括劉邦、劉備這些開國之君。
至於李淵,大家總沒覺得他有擊破薛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