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串聯好的各官吏從城中各衙門出發,向著唐禕的工曹衙門進發。到了巳時左右,眼看大部分人已經到齊。

當然還有沒到的,唐禕和王文同也不再等,徑直向衛公府而去。

一行數十名官員,盡著官袍,在大街上昂首闊步,大步流星,倒是讓人頻頻側目。這些人一個個臉色堅毅,並不因為眾人的指點而有絲毫畏懼,反而一副昂首就義的樣子。

等到李子孝和陳遠二人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唐禕、王文同二人已經快到衛公府。

唐禕、王文同二人二人是說幹就幹,從昨天定下伏闕的計劃,前後不過半天的時間,一眾之前跟他們走得不近的官員,根本都不知道此事。

所以二人突然來這麼一手,直殺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是黃明遠讓陸貞在伏闕的當日告訴了陳遠和李子孝,才沒讓二人蒙在鼓中,這事就真的得成了。

當然李子孝、陳遠二人身為尚書左、右丞,真若成了最後知道的人,便成笑話了。

如黃明遠如料一般,李子孝和陳遠知曉此事,當時就急了。二人甚至顧不得交代一聲,便騎上快馬,直追唐禕一行。

身為黃明遠政權事實上的宰輔,二人是行臺的臉面。所以二人不管好惡如何,都得萬分注意儀態,保持從容淡定。

現在被逼得大街上縱馬,真真是嚇住二人了。

二人很清楚,關於擁立一事,之前大家再是私下裡攛掇,甚至是上書,可終究沒有將事情擺到明面上,所以黃明遠可以佯裝不知。

但真讓唐禕這些人伏闕成功,他們在衛公府前一跪,那這事就過了明路了,再無轉圜的餘地。

四十多個大臣的伏闕,衛公想不處理都不行。

而那個時候眾人勢必也要站隊。

到時候整個信都甚至是整個河北的官吏一起懇請衛公登基,衛公就是想不登基都不成。那衛公所有的算計,也就成了空。

而且這算什麼,以伏闕的方式逼迫黃明遠同意他們的決定,要以臣欺主嗎?

以黃明遠的性子,就是大開殺戒也不是不可能。

不敢想啊。

所以李子孝和陳遠二人清楚,一定要將唐禕他們給攔下來,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到了衛公府前。

二人縱馬大街,引得不少行人側目。

不少人都識得李子孝,知曉他的身份。看這架勢,很多人更是心思千百轉,猜測著發生的大事。

二人知道這般,必然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但也顧不得了。

信都城並沒有做過國都,除了郡府和縣府,沒有專門的官署區。

行臺的左右丞衙門在衛公府右側,是由城中一處大宅子改的,面積不大,但勝在離衛公府近。

但六曹衙門則相對要遠一些,離著衛公府有個兩三里的路程。

李子孝和陳遠匆匆來到衛公府,眼看唐禕一行還沒到,二人總算舒了一口氣,萬幸沒鑄成大錯。

此時陸貞正在衛公府前等著二人。

見到二人,陸貞先施了一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