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十九和劉老虎的帶領下,他們一群三十多人,真的從營西北缺失的柵欄處逃脫。雖然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但他們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

不過他們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佔了一個朝廷不重視的光,成功出逃,而接下來的一眾效仿者,就沒有他們這樣的運氣了。

朝廷遷都丹陽的訊息已經傳遍了三軍,其中還夾雜著虞世基要誅殺關中籍貫的驍果軍士兵等訊息。

此訊息一出,三軍混亂,人心惶惶,不少人為了回家,也為了活命,便踏上了逃走的路。

於是群起而效仿,私自逃走的人,絡繹不絕不絕。

朝廷當然不能放任這種局面,否則十萬驍果軍都逃走了,拿什麼拱衛朝廷。

這訊息沒人敢隱瞞,很快送到楊廣那裡。

楊廣聽聞之後,也是大驚。遷都丹陽,他最大的依仗便是手中這十多萬驍果禁軍,否則他若是孤身前往江南,怕不是要成為江南世家大族手中的玩物了。

於是楊廣立刻下令各部,嚴防有官兵逃走,凡抓到逃亡者,立刻處死。

楊廣已經習慣了用暴力解決問題,所以面對突然而來的危機,他第一時間便想用暴力解決,但他忘了,驍果禁軍既是執行者,也是犯人,物傷其類,可謂是大挫人心。

所以楊廣親手將自己的禁軍推到自己的對立面上。

而且自從楊廣下令“誅殺逃走官兵之後”,逃亡之人的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楊廣的命令似乎進一步證明了之前的謠言的真實性,一些本等著官府來澄清謠言的人,也最終決定鋌而走險。

剛開始逃走的還多是以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為主,但很快這股潮流便蔓延到禁軍的上層。

士兵沒什麼依靠都想回家,更何況是中高階將領。

宇文協的部將虎賁郎將竇賢便是其中的代表。

竇賢的身份很特殊,他是神武公竇毅的兒子,還有一個姊姊,嫁給了唐國公李淵。所以說竇賢其實是李淵的小舅子,李世民的親舅舅。

李淵在河東謀反之後,竇賢的身份便有些尷尬。

當然李淵姓李,其謀反也牽扯不到姓竇的竇賢,否則若是因為有姻親就處置,那整個關隴都能牽扯的上。

但因為竇賢與李淵親密的關係,其兵權受到限制,而他本人也是惴惴不安。

今年年初,他透過竇家輾轉的一封信瞭解到,姊夫李淵進入關中之後,整個竇家都投靠了李淵。

竇賢得知此訊息大驚失色。

李淵造反,處置不了他,但竇家人從賊,可就得要竇賢的命。

於是竇賢輾轉反側,思量解決的辦法,最終決定逃回關中。趁著江都朝廷還不知曉這個訊息,趕緊回到關中,以後有姊夫李淵,還能虧待了他。

若是竇賢一個人逃走,倒還有可能成功。

但兵荒馬亂的,他哪裡敢一個人走,於是他決定帶領其部心腹數百人逃走,這樣路上也能有個照應。

可是要多人逃走,就得帶上糧食、武器,麻煩的很,而這麼一折騰,竇賢出逃之事便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