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凌敬是天下少有的多謀之士,心機、手段兼備,有陳平、郭嘉之智,賈詡、王猛之毒。

說完之後,凌敬便兩眼盯著黃明襄,不再多言。

其實凌敬說得話,黃明襄也早就想過了。他與楊廣並沒有什麼感情,甚至沒多大忠誠,因此早就有心除掉楊廣,替兄長掃清登基的障礙,只是如此縝密的籌謀,尚是第一次。

策劃兵變,除掉天子,不是一件簡單事,搞不好便要驚天了。

更麻煩的是不能讓此事有一絲一毫波及到大兄的身上,有損大兄的威名,否則必將反噬。

這後果誰都承受不起。

所以今日凌敬提出的借刀殺人,也是個辦法。

況且正如凌敬說的,天子存在一日,便影響大兄爭霸天下一日,這天子,已經到了必除的時候。

於是黃明襄忖度良久,最後問道:“能成功否?”

“五成的把握!”

五成的把握,已經不小了。畢竟這種事,哪有萬無一失的。

於是黃明襄說道:“既然凌先生已經胸有成竹,我便聽從先生安排即是。無論用人、用物,盡請先生言之。”

二人自是定下除掉天子的目標。

接下來便是具體怎麼實施了。穿針引線,挑撥離間,推動生亂,目標、手段只是一個前提,重要的是具體實行辦法,保證政變能夠成功。

凌敬便說道:“江都之事,若想成功,關鍵還是軍隊。而江都的軍隊,分屬多人統轄。尤其是十多萬驍果,分別由右屯衛將軍獨孤盛、左驍衛將軍左天成、右翊衛將軍宇文協、右監門府將軍宇文成都、虎賁郎將司馬德戡、虎賁郎將元禮、虎賁郎將麥孟才、折衝郎將陳伯圖、折衝郎將沈光、左千牛備身郎將獨孤開遠、右千牛備身郎將宇文皛和二郎君十二人分掌。還有來護兒父子統帥的水師數萬人。

這些人中,以來護兒為首,不少人都是忠於天子之輩。其兵馬不少,一旦司馬德戡兵變,有來護兒指揮各部平亂,很可能此事會功敗垂成。”

黃明襄乃言道:“凌先生是想調出來護兒。”說完黃明襄隨即搖頭道,“天子怕死,又極其信任來護兒父子,恐是不太容易。”

凌敬乃說道:“尋常時候,天子自是不會動來護兒,可若是有亂匪逼近江都,最好是能夠攻城,到時候整個江都震惶,怕是天子也不得不派來護兒出兵吧。

而驍果之中,關中之兵騷亂不斷,人心惶惶,難以大用,而兵員多來自江南的沈光、麥孟才所部,更加穩定,怕是也得協同,這樣江都便調走了一少半忠於天子的軍隊。

其餘諸部,宇文協、宇文皛、獨孤開遠等人皆是沒打過仗的廢物,既無威望,也無能力。則能決定大事的,便只剩下那幾支軍隊了。”

“最好左天成也調走。”

黃明襄說道:“其餘諸人,皆是與關隴聯絡頗深,唯有這左天成,當死忠於天子,不得不防。”

既然有了定計,黃明襄便想著這亂匪從哪裡來。

想威脅江都,甚至讓天子派遣來護兒去剿匪,這亂匪就不能少。

其實凌敬之前想的是讓黃明襄派兵假扮,但為黃明襄拒絕。既然要避嫌,那就一點都不插手,這麼做後患太大,誰也不敢保證此訊息不會傳出去。

不能讓人將此事絲毫跟他們聯絡上。

“那就只有歷陽的杜伏威和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的李子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