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高昌事變(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任的令尹古力施甸自告奮勇,準備前去迎擊隋軍。
古力施甸本是昭武之地的石國人,在高昌國內並沒有什麼威望。雖然憑藉政變成了一國之相,但無人信服,他寄希望這一仗,能夠提升自己的威望。
此時雖然新國王是麴仲斐,但國家的權利實際上都掌握在阿史那氏手中。她也沒有旁的辦法,只得同意。
古力施甸自信滿滿地率軍前往,在龍泉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與隋軍主力相遇。
其實阿史那氏和麴仲斐等人造反,本就不佔民心。雖然很多人對麴伯雅的政策懷有牴觸,但高昌國中畢竟還是漢人居多,漢家勢力更強一些。
之前很多人參與到倒麴伯雅的事變中,只是因為麴伯雅的兩頭討好,物資多朝貢西突厥和大隋,導致高昌國國內睏乏。
眾人原本寄希望麴仲斐當上國王之後,改變這種局面。誰成想麴仲斐還不如麴伯雅,就是一個傀儡,任憑阿史那氏作為。
阿史那氏廢除了麴伯雅的漢化政策,反而全盤胡化,這導致國中漢官嚴重不滿,新的動亂迅速醞釀。
大隋南下,給了這些漢官一個機會。
隋軍和古力施甸在龍泉館大戰,軍中漢將紛紛倒戈,投降隋軍。古力施甸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只帶著幾個親兵狼狽逃回城中。
龍泉館一戰,徹底摧毀了高昌國中抵抗的勇氣。
隋軍一路連戰連捷,攻破交河、始昌等地,直逼高昌城。而高昌國軍,或逃或降,幾如潰敗的羔羊。
面對這個局面,手段老辣的阿史那氏也沒有辦法。
高昌國的造反勢力,實際上已經是窮途末路了。阿史那氏許諾的西突厥援兵根本看不到影子,叛軍內部又人心混亂,拿什麼來抵抗武裝到牙齒的隋軍。
這時國中重臣索同便建議阿史那氏和麴仲斐向隋軍投降。
麴仲斐聽了大怒道:“汝這是讓我洗乾淨脖子給麴伯雅砍嗎?”阿史那氏也不同意向隋軍投降。
索同乃說道:“今日無論是否投降,高昌必破,既然如此,不如暫時投降隋軍,留待有用之身。至於大王擔心麴伯雅會對我等妄加屠戮,則更加不必,我等投降的是隋軍,與麴伯雅又有何干?”
這時阿史那氏聽出味了,便說道:“索公是讓我們徹底倒向大隋?”
“此言不錯。隋人支援麴伯雅,只是因為麴伯雅能給大隋足夠的東西。但要是咱們比麴伯雅給得更多,隋人為什麼不支援咱們?糧食、女人、財寶、土地······隋人要什麼就給什麼,麴伯雅一個前國王拿什麼跟咱們比?我就不信隋人會殺了咱們,一心只用麴伯雅。
若是隋人不傻,到時候必然留著咱們制衡麴伯雅,則大王雖去王號,則權利卻不失。”
索同的話讓麴仲斐聽得大喜。
至於阿史那氏,雖然心向西突厥,也是無可奈何,總不得真成隋人的俘虜。最後她也只得憤憤地說道:“不得不說,你們漢人,還真會算計。”口中痛快一些,卻是讓索同為使,向大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