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高昌事變(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邊高昌城中商議著投降,而隋軍之中,黃明遼還真不想如此順順利利地攻破高昌。他們本就是麴伯雅請求的援兵,若是高昌國破,雖然能找個理由在此駐兵,但是想完全佔領高昌國,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接著戰爭進行清洗,才是改變政治力量最快速的方式。
而且黃明遼雖然希望高昌國加快漢化,但並不願意看著由麴伯雅主導。
麴伯雅這個人,能力也算出眾,又有野心,一旦隋軍替他掃平國內的親西突厥勢力,而麴伯雅又完成改革,高昌國真有可能成為一個西域強國,這也是不符合隋軍意圖的。
黃明遼正為此事犯愁,這時李節便帶著索同前來見黃明遼。
索同見了黃明遼,便說明意圖,言“無論隋軍索要何物,高昌國都許之,只求留高昌國王麴仲斐一命。”
黃明遼並不想接受對方的投降,見李節給他使眼色,雖不知其意,但是暫且同意,又讓索同退下。
這時黃明遼便問道:“子克兄,不知你剛才為何向我示意,若是接受高昌國中叛軍的投降,不是留城中親西突厥的餘孽繼續肆虐。一個不慎,恐高昌得而復失。”
李節乃說道:“不攻城總比攻城要容易,對方投降,我們也省去攻城之力。”
“話雖是如此,但若是麴仲斐等人投降,我們更是沒有理由佔領高昌國了,總是讓人覺得不情願。”
“當然不是這樣!”
看到黃明遼有些疑惑,李節乃說道:“攻破高昌城和佔據高昌國,又沒有什麼必然聯絡。試問若是高昌城破,而麴伯雅父子又皆死了,我軍不是可名正言順地佔領整個高昌國了。”
黃明遼有些一愣,過了一會,才搖了搖頭道:“還是不成,雖然高昌國重要,但也不能殺了麴伯雅父子,否則我軍在西域的名聲便壞了。”
名聲很多時候不值錢,但很多時候又很值錢,說不上什麼時候便有用,所以以防萬一,最好還是留個好名聲吧。
李節乃說道:“我們當然不能殺,但若是麴伯雅父子死在阿史那氏和麴仲斐手中呢,大隋能不能為其復仇?我本來還擔憂怎麼弄死麴伯雅父子,這不麴仲斐便將刀子遞給咱們。”
黃明遼沒有說話,看向李節。
“總管,最後的解釋權歸我們。”
黃明遼點點頭說道:“那一切皆交給子克兄了,只求務必穩妥,不留後患。”
於是李節又招來索同,要求高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城中所有府庫全部交給隋軍,並由隋軍在高昌國屯駐兵馬,朝政由大隋監管。
索同聽了,心都在滴血,如此政策,高昌國便完全至於隋軍的統治下,國將不國。只是形勢如此,奈何奈何啊。
索同簽下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踉踉蹌蹌地離開了。
到了六月十日,高昌城開啟城門,向隋軍投降。
對於其母、其弟的投降,麴伯雅本來是很不願意的。他是希望一勞永逸,處死對方,然後大權獨攬。但是黃明遠以“久戰不利,上兵伐謀”為由,同意了對方的投降,他也不好反對。
說到底,在隋軍面前,麴伯雅說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