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順利佔領了達多褐城,有了一處落腳點。為了避免打草驚蛇,白元德乃詐稱起兵造反,討伐國相那利。

西域小國,內情本就錯綜複雜,有傾向西突厥的,便有傾向大隋的。雖然國家不大,但爭權奪利,內鬥不止,比中原王朝還厲害。

於是白元德一起兵,立刻引得國中人心動盪起來,很多原本便不滿那利大權獨攬的人,立刻渾水摸魚起來。

那利剛開始也有些手忙腳亂,他以往根本沒把白元德這種小角色看在眼中,沒想到竟然生出這麼大的亂子。

但之後並沒有掀起多大的亂子,也沒有什麼人趁機插手,那裡便放下心來。若只是國內的動亂,不牽扯到西突厥或者是大隋,那利並不擔心,既然你白元德找死,他也不介意殺雞儆猴。

那利本是國中一個小官的兒子,靠著努力鑽營,得到了西突厥的認可。在西突厥的支援下,步步高昇,成為了龜茲的國相,與西突厥吐屯阿史那卑利,龜茲大將羯獵顛狼狽為奸,並在老國王死後,掌握了全國大權。

白元德一在達多褐城亂起來,他便猜測對方有可能得到了國王白蘇伐勃駃的支援,因此他更是下決心除掉白元德,儆的不僅僅是國中各股蠢蠢欲動的勢力,還有白蘇伐勃駃這個國王。

於是那利命羯獵顛率領兵馬五千人,向東討伐白元德。

五千人討伐一個沒什麼勢力的白元德足夠了,但是對上隋軍主力,怕是不夠。

黃明誠自進入達多褐城之後,命一部分人駐守於城中,自率主力騎兵屯兵於外。剛開始達多褐城完全擺出一副堅守的樣子,迷惑羯獵顛。

羯獵顛率兵攻城,剛打了兩日,黃明誠突然從外圍包攏了上來,將龜茲軍合圍。

龜茲兵在西域也就是欺負欺負弱雞,連西突厥兵都不如,更何況是隋軍。於是一番大戰,隋軍將龜茲兵覆滅,而龜茲軍統帥羯獵顛也死於亂軍之中。

龜茲降兵三千餘人,被黃明誠交給白元德,並以其為先鋒,突襲龜茲城。

隋軍進展神速,一路兵逼龜茲城。

這時城中的那利慌了手腳,他匆忙組織抵抗,不過羯獵顛將龜茲國都城中的精銳全部帶走,又在達多褐城下喪失的一乾二淨,那利憑什麼來抵抗隋軍。

眼看隋軍來勢洶洶,西突厥的吐屯阿史那卑利建議那利撤往三彌山。阿史那卑利也知道守不住了,再留在龜茲負隅頑抗,意義也不大,還不如返回牙帳,只要手中握有龜茲國王,便有重回龜茲的機會。

那利此時也無辦法,只得聽從西突厥爸爸的話。

於是那利帶著國王白蘇伐勃駃和親信,跟著阿史那卑利向北突圍。白元德剛到城下,隋軍主力還未趕到,雙方激戰一場,龜茲降兵不頂用,因此讓那利突圍而出。

不過幸好黃明誠早有防範,命一支騎兵迂迴到龜茲城北側。眾人突圍之後,正放下心來,又遭遇隋軍,措不及防之下,全軍大敗。

龜茲兵更是沒有什麼戰意,紛紛潰散,連阿史那卑利也和那利等人失散。那利只得放棄全部財貨,帶著國王往西逃去。

可憐龜茲國王,本來聽聞其弟白多利在達多褐城起兵,心中大喜,以為脫困之日就在今時,誰曾想這那利如此喪心病狂,竟然選擇劫持國王,倒是讓他跟著一同顛沛流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