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龍蛇之雄(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廣離開洛陽南下,天下有識之士皆知這是大隋失鹿之先兆。天下之勢,如逆水行舟,大隋天子這一退,便再也回不來了。
於是四處的野心之人,紛紛崛起。
而在此之中,自楊玄感兵敗後,流落數年的李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黃明遠便曾評價過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不可測也。”這李密自楊玄感兵敗之後,苦思這次造反的心得,終於明白自己當初錯的有多離譜。
什麼西入關中,什麼北斷臨渝,看著結果美好,都是一些想當然的事情。那個情況下造反就是錯的,其結果一開始就註定了。
李密本來天賦卓絕,之前在楊玄感身邊,欠缺的是經驗。因此跟著楊玄感造反雖然失敗,但卻使得學識與現實相結合,見識大漲。
此後李密在弘農苦讀詩書,準備東山再起,一鳴驚人。
不過李密沒有等來明主,卻等到了追兵。楊玄感之亂被平定後,天子命大索參與楊玄感叛亂之人,李密作為楊玄感的軍師,也在被追剿的人之中。
之前李密逃出楊玄感軍中之後,便在弘農郡的檀山讀書蟄伏。他在檀山有處莊園,可以藏匿。
但是有人認出了李密,告發了官府,因此李密便被人拿住。
李密至此又學到一個道理,不要相信任何人。
當時天子尚未返回東都,李密和其他一起被抓住的楊玄感黨羽便被一同押送往高陽。
此時李密不甘身死,便發揮巧舌如簧的本領,對眾人說道:“吾等之命,同於朝露,若至高陽,必為俎醢。今在道中,猶可為計,安得行就鼎鑊,不規逃避也!”
眾人都知道李密足智多謀,紛紛表示願聽從李密的安排。
押送之人很多,貿然是逃不出去的。李密便考慮,暫時與這些人結好關係,使得這群人放鬆警惕性。
於是李密便對押運的官兵說自己密藏金錢的地方,請求他們等以後自己被殺,找副棺材葬了,這些金錢都是報答他們的。
眾人都是高官顯貴出身,財帛於他們不過是隨手可得之物,押送官員也不疑有他。一干人被金錢利誘,便答應了李密。
如此一來,李密便和這些人攀上了交情。為了使對方喪失警惕心,他便讓一眾犯人將身上藏匿的值錢東西都拿出來,不斷地買酒買肉,犒勞差役。
眾人雖是犯人,但卻還沒有定罪。因為出身原因,官差雖然監視的緊,也不敢對他們太放肆,誰知道這些人因著哪個親戚,便有可能不死。
流放途中返回做官的,多的是。
李廣殺小吏的故事,幾乎是每個底層小人物的必修課,不要得罪你得罪不起的人,及時他一時落魄。
這群差役也被李密等人的小恩小惠打動,每天晚上吃吃喝喝,吵吵鬧鬧,通宵達旦,對於李密等人的看管倒是放鬆了。
眾人到了邯鄲縣,住在驛館中。
邯鄲縣的驛館年久失修。而押送的官差又在李密的屢屢規勸下,喝得酩酊大醉。於是李密等人無人看管,便和其餘幾人挖穿了驛館的牆壁。
他們被監押的房間臨著大街,立刻便逃了出去。
逃走之後,眾人混出了邯鄲城,李密便準備投奔山東的大盜。
其實這時候他投奔黃明遠,估計黃明遠也會收留他的,只是李密這個人骨子裡還有種高傲之氣,黃明遠這些年沒有招攬他,現在他落魄了投奔好友,著實有些難堪
他先是投奔了平原的郝孝德,但郝孝德就是一個強盜,對文人士子並不重視,李密在他這裡,沒想受到想象中的禮遇,反而盡受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