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堅守待援(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時民部尚書樊子蓋說道:“天子乘危徼倖,突圍南下,乃孤注一擲也。一朝狼狽,悔之何及!不若據堅城以挫其銳,坐徵四方兵使之入援雁門。聖人親撫循士卒,厚為勳格,必人人自奮,何憂不濟!”
這時蕭皇后的弟弟中書舍人蕭瑀也勸道:“未若使義成公主聯絡突厥內部反對始畢可汗之人,逼迫始畢可汗退兵。”
楊廣沒好氣地說道:“若是義成公主能做的了始畢可汗的主,還能有今日之禍。”言語中卻是連義成公主也埋怨上了。
蕭瑀卻是反駁道:“突厥之俗,可賀敦預知軍謀,義成公主在突厥重權在握,權利頗重;且義成公主以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國之援。若聖人使一介告之,假使無益,庸有何損。”
楊廣想想也覺得有理,同意了蕭瑀的建議。
蕭瑀又說道:“將士之意,恐天子既免突厥之患,又征討諸夷。天下苦徵遼久矣,人心思安。天子若發明詔,諭以赦高句麗、吐谷渾等諸蠻夷,不輕啟邊患,專治於內,則眾心皆安,人人皆當死戰矣。”
蕭瑀與黃明遠矛盾重重,這個時候還不忘給黃明遠挖坑。若是楊廣徵討吐谷渾、高句麗都是錯誤的,那在此立得大功的黃明遠又如何算得上有大功。
不過楊廣這時候別無他計,只得同意蕭瑀的請求。
虞世基等人也勸楊廣重民賞格,楊廣皆一一從之。
這一次,是楊廣登基十年以來,第一次無條件的向大臣低頭,而這一低頭,他那高貴而昂起的頭顱,再也抬不起來了。
既然不突圍,那便要死守雁門城,等待援兵了。
本來城中武將宇文述的地位最高,但很明顯宇文述也是多年不掌兵了,能力未必足以擔此大任。況且宇文述一心攛掇著楊廣突圍,眾人也擔心宇文述掌握大權之後,繞開眾人,帶著楊廣直接跑了,因此以宇文述年老體衰、精力不濟為由,請求讓來護兒暫領諸軍,統轄各部。
眾人一致推薦,楊廣也只得同意。
於是來護兒乃接掌全城防禦。以代州總管範安貴守北門,右御衛將軍張瑾守西門,領右侯衛將軍趙才守南門,民部尚書樊子蓋守東門。
而來護兒自引預備隊居中排程救應。
楊廣此時也打起精神,親巡將士,對眾人說道:“諸將士努力擊賊,苟能保全,凡在行陳,勿憂富貴,必不使有司弄刀筆破汝勳勞。”
又下詔曰“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楊廣本人派出慰問將士的使者更是絡繹不絕。
整個雁門城中的將士,皆知道城破的後果,今日唯有死戰。
再加上天子豐厚的賞賜和加官進爵的允諾,眾人計程車氣立刻被調動了上來。於是諸將奮勇當先,踴躍殺敵,晝夜抗擊攻城的突厥人。突厥人對雁門城發起了無數次猛烈的攻擊,皆為守城官兵擊敗,雁門城才得以在敵軍萬千兵馬的攻擊中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