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緊急撤退(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遼東,除了一部分想入幕府的,眾人的關注力還是集中在淵太祚身上。黃明遠終於決定遼東兩線出兵,準備徹底覆滅高句麗。
當日兵敗的淵太祚,一路北逃到扶余城,總算勉強保住性命。
可此時扶余城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從開原城到扶余城不到二百里路,沿途無險可阻,根本擋不了隋軍多久。
高句麗軍隊屢戰屢敗,已經失了信心,從上到下都瀰漫著一股悲觀的情緒,淵太祚根本沒有抵擋住隋軍的決心和勇氣。
而且高句麗武將凋零,此時連個能用的將領都沒有。
最最重要的是,平壤已經告破,國主高元已經投降,這意味著高句麗已經亡了,他們連個正兒八經的身份都喪失了。
淵太祚遂決定擁立高元的三弟高建武為高句麗新的大王。
當然淵太祚也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高建武是高元一朝的要臣,先後在遼東城和扶余城抗擊隋軍,在高句麗軍中影響力極深。
擁立高建武為大王,既可以獲得高句麗名正言順的繼承權,又可以獲得還活躍在各地的高句麗老臣的支援。
因此淵太祚回到扶余城的當日,便匆匆忙忙地舉行登基大典,將高建武扶上王位。
淵太祚又向扶余城中的百姓和士卒詐稱,隋軍攻破平壤城之後,進行了屠城。自大王高元以下滿城老幼,俱被隋軍屠殺。他希望以此來激起城中軍民的決心和士氣。
當然淵太祚不知道的是,及其的恐懼或許比勇氣更多。
淵太祚此時儘可能地鼓動起所有人,甚至還給高元追尊了諡號,若不是時間不夠,他就要給高元舉行葬禮了。
憑藉這些手段,淵太祚暫時穩住了城中的軍心。
當夜,淵太祚便召集屬下,準備撤離扶余城。
但扶余城也不是想撤就撤的。扶余城是原高句麗第三大城,僅次於平壤城和遼東城。而且扶余城曾是扶餘國的國都,高句麗又源於扶餘國,所以扶余城對於高句麗人政治意義重大,是高句麗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核心。
若是就這麼放棄了,很多人實在接受不了。
但淵太祚手上不過萬餘人,根本不堪一戰也是事實。
這時身為高句麗新王的高建武主動去拜訪扶余城中的各大家族領袖和軍中將領,勸說他們同意撤退,並積極邀請各大家族加入新建立的高句麗朝廷。他又積極勸說滿城的百姓和士兵,向他們解釋扶余城現在的境況,告訴他們現在只是暫時規避隋軍,等到以後,還會重歸舊土。
高建武的一波遊說,獲得了很多大家族的支援。
眾人也不是不明白撤退的必要性。只要現在丟家舍業,那損失算誰的,總得要有人為此承擔責任,或者是向新朝廷換取好處。
在高建武看來,關於以後的許諾,若是高句麗敗了,自然不會兌現。若是高句麗重獲新生,那點東西誰又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