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出了洛陽,從孟津渡河,到達河陽,早有大批的船隻在此等後。

這一次出征,黃明遠為了節省時間,準備所有部隊一律走水路到達涿郡,因此蒐集了各色船隻運送士兵。

攫欝攫欝。黃河之上,接天蔽日,盛況空前。

四月二十八日,黃明遠帶領親兵和部分將佐提前到達涿郡。

此時自今年二月起便受到調令的各地府兵也早已到達。至於從水路趕來的禁軍主力,還得大半個月,黃明遠便準備趁著這個時間,提前整訓這十多萬的府兵。

至少名單上是十五萬人的府兵,來自天南海北。

原本作為隋軍主力的關中、河北、河南、淮北的府兵早就經過楊廣數次消耗,兵源匱乏。再加上這些地方災荒嚴重,盜匪無數,還需要從各地抽調官兵鎮撫地方,根本無力出兵。為了填補這個空缺,這一次楊廣更是從劍南、荊襄甚至是嶺南抽調當地的府兵應徵,彌補兵力不足。

這些來自各地的府兵多是各地官府臨時徵召或強徵的庶民、奴僕,甚至還有盜匪在其中,是來湊數和充當炮灰的。這些人根本沒有經歷過正軌的訓練,身體孱弱,士氣低迷,裝備缺乏,組織混亂,仗還未打,這支部隊已經爛透了。

而且這些人也知道自己爛,眾人根本無心打仗,一路上逃跑無數。

黃明遠挨個的營頭巡查了一遍,情況很嚴重。

說實話,從軍打仗這麼多年,黃明遠還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他久在邊疆,手下的軍隊哪個不是和胡虜鏖戰多年的老兵,只要準備充足,指揮得當,從無需考慮部隊戰鬥力的問題。

而今日這群孬兵,黃明遠敢讓他們上戰場嗎?

就好像讓孫武、白起來統帥明清末期爛到根子上的部隊,他們也沒法立刻救打勝仗啊。

要打仗,先要有士氣。

黃明遠為了提升眾人士氣,於是讓人在軍中宣佈,凡立功者,皆以遼東耕田賞之。雖然遼東苦寒,但若是有塊自己的土地,這些窮人是不在乎在什麼地方的。

黃明遠又下令,各部以訓練定名次,凡成績靠前者,不限糧食,還有肉、蛋管飽。楊廣給了自己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其實並不足以支撐這次東征。但手上再是拮据,也不能讓下屬軍隊看出來。主將得是財大氣粗的樣子,才能讓士兵們更有底氣。

黃明遠還讓人在軍中散佈黃明遠昔日的功勳,戰績,渲染、神話黃明遠。宣傳黃明遠是武曲星君下凡,彷彿只要跟著黃明遠,就能打勝仗。

沒辦法,雖然是封建迷信,但普通人就信這個。

經過黃明遠一番手段,這支軍隊總算不死氣沉沉了。

為了能儘快拉出一支強兵,黃明遠準備去蕪存菁,先從這些人之中挑選一支能戰鬥的軍隊。於是黃明遠從這十多萬府兵之中,抽調了老兵、精壯,最先挑選出四萬可戰之兵。

黃明遠將這四萬軍隊分為兩部,分別命名為左軍和右軍。

以左武衛將軍蔡知運為左軍總管,抽調幽州將領虎賁郎將羅藝、虎牙郎將徐虎子二人為將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