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徵遼東(第1/2頁)
章節報錯
進了四月,天氣格外溫暖,黃明遠前往遼東的日子也已經進入倒計時。
天子伐高句麗之心不絕,誰勸阻都沒用,唯一能阻止楊廣的或許只有黃明遠。
而黃明遠也知道此時是唯一一次滅高句麗的好機會,否則等到中原完全亂起來,自顧不暇,怕是新佔的遼東之地也會得而復失。
滅亡高句麗,不僅僅是楊廣的執念,也是黃明遠的執念。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千千萬,或許最重要的是黃明遠看他不順眼吧。
攫欝厽厼。因為上一次東征遭遇楊玄感叛亂,差一點回不來的緣故,楊廣也不敢再輕易赴遼東了,誰知道會不會再有一個張玄感、王玄感。因此楊廣便將此戰全部交給黃明遠。
朝中眾人見楊廣如此安排,倒是鬆了一口氣,畢竟黃明遠領軍能力比楊廣要靠譜的多。只要大佬不瞎折騰,咱大隋怕過誰。
這次為了徵遼,楊廣共徵調各州府兵十五萬人,又調左武衛、右侯衛、右屯衛三軍,共計二十餘萬人馬出征。
這二十餘萬人馬,幾乎是楊廣能調動的全部兵力。再加上遼東十餘萬人馬,共計三十多萬大軍,幾乎可以橫推了整個高句麗。
當然數量足夠,質量上還略微有些差。
楊廣給黃明遠的部隊說是二十萬精銳,但實際上多是一群新兵蛋子。這幾年連續動亂,各地府兵凋零,人力資源更是空缺。府兵之中,多是新招募和強徵的新兵,沒有經過訓練,根本沒法打仗。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國情如此。天子一聲令下,府兵再是稀缺,也不能缺額,只得想盡各種辦法糊弄了。
而且除了府兵凋零,十二衛禁軍也出現了兵員稀缺的狀況,不符當年的戰力。
巘戅叮叮巘戅。諸衛之中,左翊衛因為大將軍是宇文述,尚且完整。
右翊衛在第一次高麗之戰中損失慘重,而新任大將軍來護兒主要任務是統帥水師,對其也不感興趣,因此右翊衛並未得到恢復。朝廷在楊玄感之亂後整頓東都防務,最後的右翊衛也被抽調一空,右翊衛已經名存實亡。
左武衛是黃明遠的嫡系,裝備齊全,編制完整,在諸軍之中戰力最強。
右武衛多在遼東征戰,損失慘重,後來李景兼任平州總管,楊廣便將右武衛調回洛陽,充當城防軍,為洛陽城防禦的主力部隊。
左驍衛在第一次高麗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李渾被殺之後,獨孤覽調任左侯衛大將軍,左驍衛士兵併入左侯衛,左驍衛名存實亡。
右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左御衛大將軍梁默,右御衛大將軍薛世雄,三部分鎮長安、潼關和河東。
至於左屯衛,本就在徵高麗一戰中損失慘重,後來吐萬緒徵南,又帶走一部分。吐萬緒被免職後,左屯衛殘部被併入右屯衛,統一由右屯衛大將軍郭榮指揮。
出征的三軍之中,左武衛兩萬八千人,右侯衛一萬六千人,右屯衛兩萬一千人,共計六萬五千人,算是這次東征的核心部隊。
楊廣乃以黃明遠為遼東道行軍元帥,李景、荊元恆、郭榮、馮盎、來護兒、黃明禎、鄧暠分列行軍總管,又以燕郡太守楊續為長史,一同出征。其中來護兒領水軍從東萊郡出發,負責轉運物資,保護糧道。平壤城一戰後,楊廣再不敢用水軍單獨行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