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錯”首次被發現(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一清站在校長辦公室裡,只提出了一個請求:帶個人。
於是,小麥跟著趙一清來到了404。
他們在404裡舉行了婚禮,雙方親屬都沒有到場,嘉賓只有同事,證婚人是當時的領導。
時間真快,來到了1990年夏天,兩彈一星計劃完成後第三十年,改革開放第十三年。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北京已不再是灰磚圍起的城池,眾多古建築已經拆除,只有閉合的二環提醒著人們老北京城的範圍。一號線地鐵在地下轟隆隆地駛過,第一批北漂族從四面八方忐忑不安地來到了這座偉大的城市
那時,中國第一家麥當勞在王府井開業,紅色的廣告牌上寫著黃色的大字:不過十元,口味好,哪裡找!
那時,天安門廣場已經不讓車輛進入了,不過還沒有圍欄,全靠人工管制。
那時,文工團的青年們是時尚界的翹楚,他們帽子歪著戴,菸嘴斜著叼。冬天,他們穿著過膝的呢子大衣來到什剎海滑冰。
那時,北冰洋汽水放在紙漿上售賣,遠遠看過去,就像黃橙橙的雞蛋。
那時,擁有120個車輪的“巨無霸”拖車載著三層樓那麼高的轉爐,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首都鋼鐵廠。2010年,這座高爐終於熄滅,轉移到了河北唐山。
那時,出趟遠門不容易,要在衣服內襯上縫上小口袋,盤纏就裝在裡面。坐火車是最艱苦也最快樂的事情,那時還沒有北京西客站呢,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匯聚到北京站,綠皮火車一聲長鳴,噴出滾滾濃煙,把天南海北的人送向海北天南。哦,對了,那時的北京站就有騙子了,套路跟現在如出一轍,無外乎是錢包丟了回不了家等等
如今,最慢的列車也是四位數,但那時列車編號只有三位數字,且沒有字母。綠皮火車逢站必停,什麼豐臺站、雙橋站、通縣站乘客在汗臭和擁擠中睡了一大覺,睡得滿頭大汗,起來睜眼一看還沒出北京呢。
趙一清去北京開會,此時正返回東北,他在綠皮火車上晃晃悠悠過了一天一夜,終於來到了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他換了一輛綠皮火車,接著晃悠,駛出平原,又鑽進無邊的森林中
一輛軍綠色的卡車正在火車站等候。
汽車兵朝趙一清敬了個禮,幫他拉起了車廂上的門簾,他爬上去,坐下來,閉目養神。
卡車開動了。
車廂被帆布蒙得嚴嚴實實,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
這一年他23歲,已經在核工業404廠工作了整整三年。
他大學的專業是高等物理,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還沒畢業就來到了404。
404跟錢鍾書寫的《圍城》正相反,書裡說: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而404卻是——裡面的人不想出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
黃昏時分,卡車終於在配給站停下了。
這是個新壘成的平房,剛剛刷過漆,很鮮豔。外界會定期送來物資,分發人員開著卡車把物資拉走,開到404的住宅區,兩個職工把一個個麻袋扔下去,嘴裡喊著:“白菜——牛肉——”
這個地方沒有客運站,只有配給站。
趙一清來到配給站的背後,在一個低矮的車棚裡找到了自己的腳踏車,他哼著小曲,蹬上車朝家裡騎去。
他是那個時代的工作狂,他迫不及待要回到家中查閱一些資料,腳踏車也跟著風馳電掣起來
1990年的404跟現在截然不同,中心廠區掛著巨大的橫幅——“嚴肅活潑”。高大的煙囪日夜不停地噴出紫紅色的煙霧,就像晚霞。天剛矇矇亮,無數白色的大鳥“嘩啦啦”飛上天空,它們“嗷嗷”地鳴叫著,那是大自然的鬧鐘。《我的中國心》正流行,那是404的起床廣播
趙一清還在奮力蹬車。
他騎過了教堂,騎過了忘憂酒吧,騎過了禮堂,騎過了刑場,騎過了辦公大樓,騎過了大片的荒地,在主路上畫了個優美的“Z”字,終於停到了一處住宅樓下。
他還沒有停好車,就聽見樓上某個窗子裡傳來了小麥的喊聲:“咋回來這麼晚啊?”
趙一清回了句:“火車晚點啦。”
他把腳踏車斜靠在門口,然後就跑回了家。
家門已經開啟了,小麥等在門口,伸出了兩條胳膊。趙一清笑著把她抱起來,快步走進了臥室
牆上掛著日曆:1990,蛇年大吉。圖片是個嬰兒的寫真,旁邊寫著:人口素質要提高,優生優育很重要。
趙一清和小麥正在為了優生優育而奮鬥
在404工作三年,趙一清從普通的技術員做起,一步步晉升,終於進入了涉核的層面,從此有件事就成了家常便飯,那就是沒完沒了地簽署各種保密協議。
他漸漸瞭解到,原來就在父親失蹤那一年,勘探人員在404地下發現了一片巨大的空間,類似於溶洞,領導經過研究決定——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