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皮鞋和蝨子殲滅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坐,今天把大家找來開個小會,主要是要最近有幾個問題,要解決一下。”王立招呼著幾個搭檔坐下。
“沒什麼,最近我比較閒,正好在你家蹭飯。”曲萬里很是不客氣直接就脫了鞋上了炕,腳冷啊,鞋到現在還是布鞋,大冷天的受不了。
“那咱們就上炕聊吧。”王立看了看陳部長和張克為也都是布鞋,於是開口說道。
陳部長雖然是南方人,可是腳冷是真扛不住:“那就好多了,我這腳啊,可是已經冷的不行了。”
21世紀,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其實山西的平均氣溫已經高了不少,1940年偏偏又是寒冬,這即大大的限制了日偽軍,尤其是偽軍的夜間戰鬥力,也限制了八路軍的夜間戰鬥力。
原因也很簡單,八路軍的鞋幾乎都是布鞋和夏季繳獲來的日軍夏天的薄膠鞋,自從入冬以來,日軍謹慎了很多每一股掃蕩的部隊都不下千人,都是一個大隊加強了一個步兵中隊和一個山炮中隊。
八路軍很難吃得下這麼一大鍋飯,只能是節節阻擊,打打輜重部隊,對於鞋子的繳獲很少,至於民間籌集,山西不是產棉大省,而羊毛製鞋還在摸索過程中,暫時不可能大規模裝配部隊。
幾個人脫了鞋,往炕上一座,霎時間空氣裡瀰漫著一股不怎麼良好的味道,彼此尷尬一笑,便盤腿坐了下來,這又到了王立散煙的時候了。
“來來來,抽菸抽菸。”王立掏出煙開始散煙,就他一個狗大戶,他不出誰出?這裡哥仨有一個算一個,兜裡能掏出一塊法幣那就是大戶。
“還是你這好,不缺煙抽。”陳部長接過煙順了順,這會的煙是沒有過濾嘴的,不順一下,很容易把菸絲吸進嘴裡。
“咱們不是正在搞菸廠嘛,等明年種出菸葉來,你管夠抽。”王立忘了將火柴搖滅就丟到了地上,結果掉進了鞋裡居然著了。
張克為坐在靠炕沿的地方,是第一個看見的,抄起桌子上的碗,一碗水潑過去,才潑滅,定睛一看是王立的鞋。
“老王你多長時間沒洗鞋了,這鞋都著了。”曲萬里人都蒙了,這是有沼氣了嗎?
“咱這不是光棍一個嘛,再說了我就那麼一雙鞋,洗了一晚上幹不了,第二天總不能光著腳到處跑吧。”王立一臉耍無賴的樣子說道:“這下好了,不洗也得洗了。”
“你這不是耍無賴嘛,明明是你自己闖禍的。”張克為哭笑不得的說道。
“得了吧,這布鞋是漿糊糊起來的,一洗全爛了。”王立說完趕緊彎腰從炕下撈起自己的鞋放在火邊烤上。
老千層底布鞋是軟底子,是由各種碎步裁剪成鞋底子的模樣一層一層用漿糊粘起來的,最後再用錐子縫起來,這就是老式布鞋,後來在鞋底子上沾一塊橡膠底的都是解放之後才流行起來的。
“這個我要批評你,你要求吧別人講衛生,結果你最不講衛生。”陳部長憋著笑,一本正經的說道,說著還逗了逗他身邊的一隻橘貓,他本身也挺喜歡貓的,這玩意冬天在被窩裡可暖和了,除了躺在胸脯上的時候。
愛國衛生運動,是王立提起來的,主要是受不了天天亂飛的蚊子,這可惡的小東西傳播瘧疾、破傷風、登革熱、鼠疫、黑死病,是歐洲大瘟疫的罪魁禍首之一,另一個是老鼠,誰讓他們不講衛生又不喜歡貓呢?
貓貓明明那麼可愛,為什麼不喜歡貓呢?王立撓了撓腿邊的橘貓,橘貓也舒服的發出了呼嚕呼嚕的聲音。
“工業化是比打仗更難的事情啊。”張克為感慨道。
“是啊,打仗吧,那還能咬咬牙,堅持下去,可是這工業製造,你不行就是不行,差一絲差一毫就是不行。”陳部長搖了搖頭,表示這東西真的急不來。
別以為他是一個搞經濟的就沒有打過仗,紅軍長征的時候,哪有什麼後方啊,還不是哪遇上了,哪就打啊。
擲彈筒都是集合了陸達、孫兆熙、甄榮典等留學國外的技工和工程師才製造出來的,由於兵工廠的工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縱然是有屠龍之技也是如入蛛網難施拳腳。
“有些同志到現在還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搞純鹼、要搞鍊鋼,這不是也能買也能繳獲嘛,現在怎麼困難,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可是一昧的依靠外力,人家要是展開全面封鎖又怎麼辦?”王立有些發愁的說道。
“最近根據地有些同志,的確陷入了一個錯誤的認知中,就是過分的依靠外力,鐵路破襲雖然短時間裡可以搞到不少鐵軌,可是這個並不持久,而且真攤到幾十萬部隊頭上,也根本夠用。自己造雖然少,可是終究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嘛。”陳部長到底是搞經濟的,他最明白經濟發展過程中從零到一的難度。
“如果說鋼鐵和焦炭我們還可以透過繳獲獲得一些,那麼製造無煙火藥所需的苛化鹼、硝酸,我們日常所需的肥皂、牙膏所需的氫氧化鈉,這些東西小規模購買尚且能夠獲得,可是一旦大批次購買根本買不到。”王立翻了翻在火邊的鞋子,生怕烤爛了。
“是啊,鋼鐵是工業的骨骼,焦炭是工業的神經,純鹼是工業的肌肉,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有了這些基本的這些東西,工業才能發展下去。”張克為最近有些發愁,他的羊毛紡織車間缺鹼,可是又不敢說,怕老百姓把自家發麵用的鹼面拿出來,這事可是發生過的。
第二次戰役過後,部隊傷亡太大,根本買不到那麼多棺材,於是村裡的老人們把自己的棺材、壽材拿出來給烈士用,甚至拆了門板給部隊送來。
對於小家小戶來說,門板是他們唯一的貴重物品,別小看區區一個門板,從選材得選用一抱那麼粗的樹,才能做兩扇小門板。
所以村裡老人墳頭常常都種一棵樹,這是老人們最後的遺產,是他們對孩子們最後的愛,用自己的身體滋養這棵樹,等到幾十年之後,孫輩老了就能用這顆樹做棺材了。
一口好棺材,是這個時期一箇中國人乃至21世紀一些老人都想要的東西,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叫視死如生,棺材的品質就好像是房屋的品質一樣,當年袁世凱下野後為了湊一副黃花梨的棺材幾乎傾家蕩產,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也有一句話叫:“砍墳頭樹。”來形容人缺德。
“話說,你那弄出來的油有多少了?”王立忽然就想到了什麼。
“沒捨得扔了,有個三四百來斤吧,可這玩意不能吃啊。”張克為愣了愣,不太明白王立是什麼意思。
這些油有從羊毛洗出來的油,也有豬皮上弄下來的油,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能吃了,為此他傷心了好長時間,明明肚子裡缺油水,可看著好好的油不能吃,很長時間都是一肚子的怨氣。
“做肥皂啊。”王立興奮的半蹲了起來桌子上說道,他多半年沒怎麼用過肥皂了,根據地條件艱苦,肥皂又不便宜,一塊肥皂省了又省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這也是時斷時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