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真不會講。”石老三力氣沒有王立大,被硬拉了過來,老大一個漢子在那跟個小媳婦一樣。

“挺大一個男人,和娘們一樣害羞,立正。”王立在一邊怒其不爭說道,給你機會你中用啊。

“是。”石錯下意識的立正道。

“放鬆一點。”王立在一邊勸道:“再放鬆一點。”

“吧嗒。”石錯直接蹲到了地上。

“讓你放鬆沒讓你蹲地上啊。”王立趕緊把石錯拉了起來:“算了,別丟人了,換個人吧。”

“額行。”石老三這會反倒不害怕了,反正能丟的人都丟了,也就無所畏懼了。

“那好,我們呱唧呱唧。”王立帶頭鼓掌道,臺下也是一片掌聲。

“以前閻錫山管的時候,雜七雜八的稅加起來,一年要收四成的稅,額家人多一年到頭都吃不上飽飯,也就是收麥子那幾天能吃點白麵。”石老三說的聲音越來越大。

“後來日本人來了,那更是連畜生都不如,隔三差五下鄉搶糧食,要是不給就把人也都殺了,可沒了糧食不還就是一個死?為啥跟著八路軍了?不就是因為不想活得跟條狗一樣?”石老三的話引起了普遍的共鳴,為什麼打仗?要是不反抗不就不會死了嗎?

這是後世很多人的想法,甚至將日軍後來的“五次治安強化作戰”歸咎為了是“百團大戰”激怒了日軍,以至於日軍進行的報復式的掃蕩。

可是在哪之前,又能好多少?為了維持作戰的需求,日軍在佔領區大肆的強派、強買、強搶了多少糧食、布匹、煤炭和當時僅有的一點鋼鐵,甚至為了鍊鋼將農戶家的鐵鍋和菜刀也不放過。

“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打仗?要是不反抗日本人不就不殺人了嗎?我想說保持這種想法的人都是漢奸,日本人殺人是因為他們反抗嗎?兩三歲的孩子,手無寸鐵的平民他們也會反抗嗎?他們就是想要滅我中華的種啊。

對於軍人,兩國交戰你殺我我殺你真很正常,可是日本鬼子不僅僅殺俘虜,還屠殺平民,遠了不用說,就在前幾天,決死一縱隊的情報員跟我說。

昔陽縣的憲兵隊清水利一就是這樣滅絕人性的日本畜生,9月10日,日軍對柳林背村進行了瘋狂搜尋,在山溝裡抓住幹部、群眾64人,把他們全部趕到村西的檀木溝裡,不問青紅皂白,統統以“窩藏八路軍”的罪名,先用刺刀亂刺,後用步槍射擊,予以殺害。

10月2日,日軍將75名村幹部全用繩索捆勒,帶回縣城,扣押在憲兵隊留置場內,扔到昔陽城西河的予埋坑內活埋,無一倖免。”王立越說聲音越大:“他們自己講自己的行為美化成了什麼製造*****圈,是幫助中中國人試問天下有這種幫助嗎?”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抗戰到底!”

“弄死清水利一這個狗孃養的。”

“把他剁碎了餵狗!”

一時間群情激奮,恨不得立馬就插上翅膀飛到昔陽縣去幹掉清水利一這個萬惡的特務頭子,用他的腦袋來祭奠死難的同胞,連呼嘯的西北風也被這一股股聲浪給壓了過去。

“抗戰不是喊幾句口號,不是講幾句大話,是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幹出來的,是一穗玉米、一尺麻布、一顆子彈填起來的。

我知道你們有很多人恨不得拿把大刀去小鬼子拼命,看不起在後方種地的工作。”王立擺了擺手示意安靜一下,到底是八路軍啊,紀律最重要,雖然一肚子火氣,可是還是安靜了下來。

“為什麼我們任人欺凌?為什麼不是我們欺負別人?因為我們弱小,因為我們落後,我們連飯吃都不飽,落後不一定要捱打,可是我們又落後還又富有,就註定了要捱打。”王立回憶一樣的說道。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天朝上國,我們也是世界中心,遠在漢唐我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我們血液裡流著衛霍的餘勇,留著寇可往吾亦可往的雄心,留著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的血氣。

可後來,不是了,滿清的統治者一昧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無法自拔,直到鴉片戰爭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光緒皇帝才驚呼:‘兩支夷船不可擊退,一無是處無外乎輕視外夷’,所以才有了洋務運動。

可洋務運動並不徹底,直到中山先生搞民主革命才驚醒了沉睡的中國人,原來我們已經落後了這麼多,我們今天在這裡努力也是做貢獻,不必再前線的戰士們差,前線吃什麼、用什麼是由我們能種出什麼,養出什麼、造出什麼來決定的。”

“現在告訴我,你們去前線能幹什麼?啊,告訴我。”王立大聲質問道:“中國現在有幾百萬部隊,可是吃的是什麼?用的是什麼?我們吃的是雜糧野菜,拿著的是幾十年前造的槍,怎麼能打得過日本人?所以我們今天的奮鬥就是為了能讓前線的戰士們吃點好的,穿點好的,用點好的。”

“部長我們明白了。”一些平時吵著要上前線的同志不好意思的低下頭默默的說道。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老祖宗都明白是道理,你們真的懂了嗎?”王立繼續問道,常言道勸將不如激將啊。

“懂了。”臺下的戰士們大聲的回答道。

“懂了就好,我今天把話攤開了說,今天,我們吃一頓米粥,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讓你們嚐點甜頭,明白明白,這細糧就是比雜糧好吃,以後再想吃,那就等著什麼時候前線的人吃膩了再說吧。”王立適當的放鬆了一下,一張一弛才是道理嘛。

“好了,再說下去就要糊鍋了,大家找個避風的地方吃飯吧。”王立宣佈解散道。

“還說你不會講,你講的不錯嘛。”陳部長在一邊笑著說道。

“哪裡哪裡,拾人牙慧罷了。”王立不敢居功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