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遇到了兩位校長(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也就罷了,可是洋人在咱們的土地上,反倒做起了主人,而本該做主人的,反倒成了……”
李勇說話,當然也是看碟下菜的,如果見他們神色有異,便會乾脆止住話題,然後馬上轉移話題。
不過他也不會傻到直接去談什麼推翻清政府的話題,所以這兩位校長也只當是年輕人的一些痴語,不會放在心上。
再加上他的談吐十分大方,而且用詞有些“新銳”大膽,將本人近半個月來的一些親身經歷娓娓道來,就像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漸漸地便連那蔡紹基也被吸引過來。
霍元甲一介武夫,這時候倒只能枯站在一旁。
好在以他如今的心境,也不會覺得尷尬,反而為弟子出風頭暗自喝彩。
他早就看出李勇不簡單,絕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山民,先前在那山村中,明顯侷限了他。
如今看來,他不只是學武的天賦不錯,這見識口才,也足以讓人驚掉下巴,與那兩位一看就知道身份不一般的先生對答嘛,居然也能不落下風。
李勇並不知道自家師傅怎麼看自己,至於他會有這樣的表現,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
其實他就只是一個鍵盤俠,當然他比一般鍵盤俠強一點的是,他在現實中也能說,論起語言組織能力,他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是從小學開始就經常參加演講和辯論賽的,算是練出來的。
當然,高談闊論他可以,但是實操的話還是得捉瞎,而且所謂的高談闊論,也是建立在對於這段歷史的瞭解,以及熟悉歷史後帶來的“遠見”上。
也就是他沒有去仔細鑽研具體的地方人物,不然他其實還是能夠將眼前這兩位認出來的。
其實李勇也是趕上了時候,最近正好發生了一件大事情,激發了全國各界人士的愛國熱潮。
前段時間,中俄《東三省交收條約》到期,按理來說,沙俄應當歸還營口等地,退出東三省。
但他們最終非但沒有退兵,反倒增派了八百多兵馬,重新佔領了營口。
此事激起了國內各地、各界人士的憤慨,各地都組織了各種抗議和討論活動,希望清廷能夠向其施壓。
不過清廷此時自身難保,再過個幾年皇帝都要退位了,這事情最後估計也只能作罷。
在大勢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不值一提。
而說到此事,周學熙和蔡紹基也是一致的義憤填膺,這也是為何,先前聽到了李勇唱的那首歌,周學熙會感覺“呼應上了”,直接叫好的原因。
只是他們也算是朝廷命官,不能直接說清廷的壞話,也就只能抨擊一下那沙俄了。
而霍元甲在旁邊聽他們說起那風起雲湧的國際形勢,一時間竟也不知道最後李勇是怎麼和他們道別、自己又是怎麼離開的。
直到李勇在旁邊叫他,他才回過神來。
“那兩位先生呢?”
李勇失笑道:“當然已經離開了,兩位大學堂的總辦,哪裡有時間一直陪著我這個小年輕在這裡談天論地。不過他們也留下了各自的名片,讓我有時間去做客。”
這算是一個意外之喜的機緣,若不是恰逢其時、機緣巧合下進入到那兩人的視線,又表現出了自己值得看好的一面,李勇也得不到這樣的機會。
至於名片這玩意兒,在清代早就流傳開來,有點身份的人自然都有,身上也會帶著準備隨時發放。
可惜的是李勇現在啥身份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名片,只能報一個地址,讓他們想去找他直接去霍府。
當然正常情況下,估計他們以後是難以再有交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