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村晁家。

這一日,賓主盡歡。

晁蓋喝高了,吳用也暈乎乎,拉著奇計訴苦。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真宗皇帝的教誨猶在耳邊,然讀書幾十年,到頭來卻只能在鄉村私塾教書,任誰都不甘心。

吳用的苦悶無人理解。

也許日後之所以落草為寇,盡心盡力為梁山出謀劃策,未嘗不是要一展抱負。

加亮加亮,都超過諸葛亮了,可見吳用的野心。

朝廷識人不明,那就讓朝廷看看他吳加亮的能力。

晁蓋同樣有辛酸。

在村裡當個保正就是他的理想嗎?

當然不是,身負武力,誰還沒個封妻廕子的夢想!

可在當下,他最多當個保正也就到頭了,只能在鄉下威風一下,見到任何一個官員都要低頭行禮。

他不是沒有想過從軍,但軍隊也不是那麼好混的。高層有將門世襲,基層也有當地方豪強壟斷,想出頭極為不易。

而且朝廷大軍的主要作用是鎮壓內亂,這年頭很多人都是活不下去才聚眾起義,晁蓋不願以他們的血作為晉升之階,而且這種事也輪不到他。

而對外的戰爭,抱歉,大宋幾乎沒有勝利的。

而且軍隊更是等級分明,約束太大,他晁天王的個性也不適合,更何況軍中還有太監監軍,這種人更是他看不起的。

他適應不了這個時代,只能窩在家鄉。

但沒有人願意一輩子都待在鄉下。

奇計認真的聽著二人訴苦,偶爾點頭附和。

大宋的情況,不說別地,只京東兩路十餘州府,奇計算是瞭解了個大概。

說實話,怵目驚心,大宋到現在還未倒下,已經是個奇蹟了。

或許這就是當年王安石變法的功勞。

這裡距離大宋京城汴京不算遠,都已經如此,那更遠的江南兩路、荊南兩路、廣南兩路等,又會是何等情況?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山東宋江、江南方臘四大寇,一個比一個鬧得厲害。而這些地方,都是大宋賦稅重地。他們的叛亂,直接導致大宋賦稅銳減。

所以在平定幾處叛亂之後,大宋也沒有幾年了。金人一朝南下,大宋直接就撲街了,然後搞了個小朝廷苟延殘喘。

奇計一直聽著,直到兩人徹底睡著。

他也不好離開,招來晁家的僕役,安頓二人休息。

自然的,他也不好再離開,在客房住了下來。

……

第二天,奇計一大早就起來晨讀。

這是他這些年養成的習慣。

作為一個讀書人,就要有讀書人的樣子,這是他一直奉行的道理。

晁蓋揉著太陽穴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