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襄陽的變化(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興平元年三月,益州牧劉焉的長子左中郎將劉範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等人,聯合徵西將軍馬騰,意欲進攻長安,推翻掌控朝堂的西涼軍諸部,還政天子。
因為天子已加元服,成年了。
但事情敗露,馬騰敗走,劉範、劉誕被誅殺,訊息傳到益州,劉焉立即就犯病了。
而此時益州刺史部所在綿竹發生大火,劉焉的府邸被燒,於是遷治於成都。但因為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又擔憂災禍,不久前發背瘡而死。
說起劉焉也是個人物,他是江夏竟陵人,魯恭王劉餘之後,漢靈帝末年曾任宗正、太常,因為看出天下要大亂,就想到地方避禍,於是給劉宏上書,建議易部置牧,即將州長官由刺史改為州牧,加強地方長官的實權。
劉宏同意後,劉焉原本想求牧交州,但有人告訴他說益州有天子氣,劉焉就起了野心,透過運作,本任命為益州牧,也是劉宏所任的第一批州牧之一。
顯然,州牧是能加強地方長官的威信,但相應的,地方長官權力過大,大漢時局不為,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劉焉就首當其衝。為了不與朝貢,他甚至燒燬棧道,派張魯佔據漢中,斷絕交通,斬殺漢使,不與中原往來。
因為長子和次子被殺,三子劉瑁一向體弱多病,就只剩下幼子劉璋能繼承劉焉未竟的事業了。
劉焉入蜀之時,本來只帶劉瑁一人,劉璋同樣在洛陽,後來隨董卓入長安。儘管劉焉割據一方,但因為朝廷勢弱,也不敢拿他的子嗣怎麼樣,反而委以官職,除卻劉範、劉誕,劉璋也被任命為奉車都尉。後來朝廷派劉璋入蜀宣召,安撫劉焉,劉焉順勢就把劉璋留下,不再讓他回長安。
也是此舉,讓劉焉還能有個繼承人。
但問題是,劉璋可沒有兩位兄長的魄力,他本是個軟弱的人,因為來益州晚,和劉焉麾下那些人也不熟,沒有任何威望,壓制不住那些人。
當然,也是因他性格如此,益州上下才願意擁立他繼任益州。
但同樣的,也有人不服劉璋,甘寧就是其中之一。
……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年少時是個遊俠,挾持弓駑,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人稱錦帆賊。混跡了一二十年,才幡然悔悟,開始讀書,後來被劉焉招納,為蜀郡丞。
劉璋被推舉為益州牧,甘寧就是不滿意之人中的一個,恰逢此時長安朝廷聽聞劉焉死,以潁川扈瑁為刺史,荊州別駕劉闔遊說沈彌、婁發、甘寧等人,讓他們起兵反對劉璋,迎扈瑁入益州。於是沈彌等人舉兵反對劉璋,但因為實力不濟,很快就被擊敗,不得不逃往荊州。
劉表可是一直關注著益州的,他是朝廷任命的荊州刺史,和拒絕與朝廷交通的益州牧劉焉天然對立,早在初平二年,董卓還在的時候,劉表就曾上表言劉焉意圖不軌,雙方的敵對由來已久。
此時,趁著劉焉新喪,劉表立即就派人拉攏那些不服劉璋的將領,成功分裂了一次益州,削弱了益州的實力。
而奇計看重的,則是甘寧這個人。
歷史上甘寧在劉表這裡不受重用,到了黃祖麾下依舊如此,最後投奔了江東,在孫權麾下,被譽為能和張遼相媲美的人。
而且甘寧的實力強大,就算民間流傳的三國二十四將裡,也排名第十七位。具體情況,還要看了才知道。
……
奇計已經很久沒好好逛逛襄陽了,幾次來襄陽,都是因為戰爭,來去匆匆,只有打個招呼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