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盛長楨若是要娶張家女兒,完全沒有門當戶對的問題,甚至還會被人說是低娶了。

至於盛長楨的年齡比張家女兒小了幾歲,那就壓根不是個事了,這年月,新媳婦比丈夫大十幾歲的也不是沒有,輿論對這方面倒是很寬鬆,這也不是趙宗全考慮的重點。

趙宗全之所以不把英國公的女兒許給盛長楨,其實是因為自己的一點私心。

別看當初在禹州時,盛長楨叫他一聲伯父,兩人看起來親熱的很,但就算再親熱,到底還是和真正的自家人差了幾分。

有好事,當然還是要緊著自家人了。

所以趙宗全才會屬意沈從興,這可是沈氏的親弟弟,趙宗全貨真價實的小舅子!

在禹州時,沈從興娶過一個正妻鄒氏,但早已經過世。自此之後,沈從興雖有了幾個偏房,但正房一直到現在還空置著,沈皇后正忙著幫弟弟續絃呢。

論先前的官職和功績等等,沈從興其實並不比老耿小段他們強多少,但他是當朝皇后的親弟弟,這國舅爺的身份,就徹底把老耿他們比了下去。

當然,英國公地位更高,嫁女兒給沈從興還是算下嫁,但考慮到沈從興和皇家的親密關係,這種差距就不是那麼難以令人接受了。

賜婚沈從興和英國公嫡女,既解決了小舅子的正妻問題,讓沈氏少了一樁煩心事,也讓沈家和張家成了親家,豈不是兩全其美?

趙宗全想得很好,沈皇后也對丈夫照顧弟弟的心意很受用,但他們卻唯獨忽略了當事者的感受。

自從上次入宮知曉自己即將被賜婚之後,沈從興就成日鬱鬱寡歡,患得患失,其中原因,卻還要說回沈從興的原配鄒氏身上。

要說這鄒氏,當真稱得上是位勇毅仁厚的奇女子。

當初沈氏是外嫁去的禹州,沈從興則自己在老家娶了妻子,也就是鄒氏。

鄒氏過門後,為著沈從興掛念姐姐,全力支援夫婿遠離故土去禹州定居,沈從興這才去了趙宗全身邊。

到了禹州,鄒氏平日常常開解陪伴沈氏,還和沈氏一起去幫扶鄉鄰,憫恤窮苦,在禹州頗有德名。

後來沈氏遇刺,還是鄒氏替她擋了災,最後兩人都僥倖保全了性命,但鄒氏卻自此落下了病根,沒多久就過世了。

如此賢婦,就連趙宗全和沈氏都念著她的好,更別說沈從興這個正牌夫婿了。

於是乎,沈從興納了鄒氏的妹妹為偏房,把對妻子的憐愛和愧疚全都傾注在了小鄒氏身上。

甚至,沈從興還謀劃著要在姐姐那裡替小鄒氏求副誥命回來。讓沈皇后賜一個妾室誥命,沈從興眷戀鄒氏的情意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沈從興還一直想把小鄒氏抬為正房,可惜,他的婚姻由不得他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