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請纓(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開益眯起眼睛仔細打量,終於認出了眼前的盛長楨,他停下了罵聲,愕然道:“盛愛卿,你怎麼會在這兒?”
又看向包景年,眼神之中滿是茫然:“你們?你們這是……”
不止趙開益懵了,曹皇后也覺得腦子有點暈:“盛長楨,你怎麼一身禁軍的裝束,還和包景年混在一起?”
盛長楨連忙解釋起來,將自己如何假扮禁軍,和包景年如何假意投降榮顯等事悉數說出。
當然,未卜先知這種事肯定不能說出來,在盛長楨的講述裡,是包景年最先發覺了榮顯有要叛亂的跡象,至於盛長楨,只是替包景年分析局勢、出謀劃策罷了。
盛長楨說完,還自己請罪道:“臣為了搶在叛軍之前護佑陛下,就自作主張讓景年幫著破開了宮門,讓陛下和娘娘受驚了,請陛下、娘娘恕罪。”
曹皇后擺了擺手,沒有絲毫怪罪的意思:“你們這樣做,也是為了陛下和本宮的安全著想,何罪之有?盛修撰、包校尉,不必多禮了,地上涼,快快請起吧。”
盛長楨和包景年對視一眼,依言起身。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趙開益忽然嗟嘆一聲,緩緩從御座上站起身,朝著包景年微微躬了躬身,沉聲道:
“包愛卿,是朕錯看你了,你和你祖父一樣,都是我大周的忠臣!”
趙開益這一躬,盛長楨兩世為人,還沒有什麼感覺,但包景年可就受寵若驚、不知所措了。
眼前這個老人雖正在落難之時,但他仍然是一國之君、天下共主!這樣至高無上之人,居然主動向包景年一個小小校尉低頭認錯,這是何等的禮遇!
包家世代忠良,包景年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雖沒能走上長輩們期盼的文臣之路,但自小被灌輸的忠君思想卻是根深蒂固。
無防盜
包老太太打小就揪著包景年的耳朵諄諄教導:“咱們包家世代深蒙皇恩,你小子就算考不了科舉,只能做個粗笨武人,也不能忘了陛下對咱們包家的恩德!”
因此包景年和盛長楨不同,他對皇權是打心底裡敬畏。
見趙開益向自己躬身認錯,包景年忙不迭地伸手去扶,扶起趙開益後,包景年又跪倒在地,感激涕零道:
“陛下厚恩,包景年無以為報,只有捨命相護而已。陛下、娘娘,你們放心,只要有我包景年在,叛軍絕傷不了你們一根汗毛!”
盛長楨也跟著道:“臣也願以身護駕,死而後已。”
“好!好!好!”
趙開益看著眼前兩個一腔赤誠的年輕人,心裡十分感動,口中讚歎不已。
危難之際,突然冒出兩個忠臣良將,趙開益原本的必死之心為之一鬆,轉而開始考慮起來,該如何運用好盛長楨和包景年這一支奇兵,來打破眼前的危局。
想來想去,也只有送血詔出去求援這一個辦法。
先前趙開益寫完血詔交給曹皇后,曹皇后想從內侍和宮女中挑人出去送信,可惜人還沒挑到,叛軍就已經破門入殿了。
當時曹皇后看情況不對,馬上就把包著虎符的血詔塞到了自己袍下藏了起來。
此刻,趙開益已經看清了盛長楨和包景年的忠心,就讓曹皇后取出血詔和虎符,擺在了二人面前。
盛長楨匆匆一瞥,就看見了以血寫就的“趙宗全”這三個大字,他心中一喜:看來趙開益最終選定的繼承人並沒有改變,兗王邕王為了儲位拼死相爭,到頭來漁翁得利還是趙宗全!
趙開益給盛長楨和包景年看過詔書後,嘆道:“眼下叛軍已將宮城圍得水洩不通,該怎麼把詔書和虎符送出去呢?難道我大周的天下,真要落在兗王這逆賊手裡?”
趙開益想到兗王繼位後荼毒天下、大周烽煙四起的場景,心情越發沉重,忍不住嘆氣連連。
“臣願一試,或許能把詔書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