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邕王就順眼多了。

雖然沒什麼功績,也沒顯露出什麼能力來,但他安分守己,正合百官的胃口。

特別是在朝堂中佔據主要話語權的文官們,尤其看好這位邕王殿下。

試想一下,要是把這樣一位“無為”的王爺推為儲君,日後他繼位後就可以將權力交託百官,自己垂拱而治。

這就是文官們心目中的盛世啊!

文官們在朝中話語權之大,連趙開益也不敢輕忽。有了文官們的支援,邕王很快就在儲位之爭中佔據了上風。

不過兗王也不是坐以待斃之人,他聯絡上了武將和勳貴之家,並承諾自己繼位之後,一定大幅提高武官的地位。

如此許諾,必定會招致文官的彈劾,但也為兗王穩固了一片基本盤,兗王靠著這些武人的權勢,倒也不是沒有反抗之力。

圍繞著儲位的明爭暗鬥已經開展了一年多,兗王漸漸顯露頹勢,而邕王則逐漸獲得更多支援。

但決定兩人成敗的,還是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次久違的早朝,趙開益不知怎的就心血來潮,拖著病體親自蒞臨紫宸殿。

《從鬥羅開始的浪人》

結果早朝剛開到一半,趙開益忽然面色古怪,臉上既痛苦又難堪,身體還在不住地顫抖。

文武百官不知發生了何事,皆是面面相覷,又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邕王竟然越班而出,在徵求趙開益同意後,指揮文武百官先行退朝,待文武百官散盡後,才扶著趙開益回到後宮。

事後,坊間傳出一條流言,說趙開益早朝時便溺失禁,差點丟盡了皇室的臉面,幸好邕王見機快,處置得宜。

這條流言乍一看荒誕不羈,可細細想來卻很像是事實。

趙開益氣虛體弱,更是多日未曾臨朝,忽然參加歷時甚久的早朝,身體不適應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趙開益之後再也沒有參加過早朝,似乎也可以當做這條訊息真實性的一個佐證。

百官思量過後,對趙開益的身體狀況愈加擔憂,甚至有心思活絡者開始尋思要找下家了。

邕王這時的行情就更加火熱。

原因是早朝中斷事件中,邕王挺身而出,展示自己的決斷和魄力,更重要的是,贏得了趙開益的心。

此事過後,邕王不僅在家為趙開益吃齋唸佛,祈求安康,還每日清晨就入宮向趙開益請安,在病床前日夜守候。

所謂“晨夕侍床褥,衣不解帶”,大抵也就如此了。

如此月餘後,邕王身體日漸消瘦,惹得趙開益和曹皇后無比感嘆,趙開益更是曾言:“邕王,孝心赤誠,親子亦不如也。”

此言一出,儲位風向頓時鮮明無比,原本就顯現頹勢的兗王直接被掃進了垃圾堆,門可羅雀,再無人一顧。

而邕王,則成了百官口中的未來太子,炙手可熱,備受追捧。

今日,邕王來皇城,就是照例來宮中探望趙開益的。

其實他昨晚本是想要守著趙開益過夜的,但曹皇后看他神色疲憊,就勸他回家好好休息。

邕王雖推辭,但趙開益也發了話,邕王為了維持孝子人設,只好聽話回家了。

天不亮,邕王就迫不及待地趕來皇城,要進宮去給趙開益“獻孝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