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痼疾難除(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皇帝趙開益在位數十年,施政以仁,這在王朝初期固然是好的,能夠休養生息,積蓄民力。
但大周朝已經開國百五十年了!
各種矛盾已經尖銳無比,只是單純的捂蓋子又有什麼用?
老皇帝這樣做,其實是一種軟弱的表現,他沒有打破現狀,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就只能勉強維持朝局,慘淡經營。
所謂的仁,直接受惠的,是百官和老皇帝的身邊人,至於百姓,卻是隔得太遠了,無福消受。
這些,盛長楨都看在眼裡,但他也無力改變。
盛長楨想得再多,也只是一個從六品的翰林修撰,他蹦躂得再歡,終究還是達不到能夠決定國策的層次。
他能做的,也只有盡力救助些看得到的流民,以求心安。
就這樣一路進入到了江浙道,離盛長楨的目的地宥陽也就不遠了。
此時已經將近入冬,儘管盛長楨是一路南行,也感受到了天氣正在轉涼,凜冽的寒風不斷襲來。
《從鬥羅開始的浪人》
江浙道是大周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不僅農業發達,商業也十分興盛。最令盛長楨驚奇的是,江浙道的流民比起之前沿路所見,要少了許多。
發現了這一點,盛長楨不由地精神一振。
難道江浙道有什麼良方,能夠救百姓於水火?
想到這裡,盛長楨再也等不及了,他急忙趕去江浙道的首府金陵,想要當面向江浙道巡撫王世昌求教。
然而,當盛長楨趕到江浙巡撫衙門時,卻吃了個閉門羹。
守門軍士言明,每日想要拜見巡撫大人者,數不勝數,巡撫大人公務繁忙,哪有空一一面見。若要拜見,請明日呈上拜帖再待召見。
盛長楨被潑了一頭冷水,但他也不是什麼氣量狹小之人,很快就釋然了。
一道巡撫,那都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位高權重。
而江浙道是大周朝的財賦重地,地位尤為重要,巡撫王世昌比尋常巡撫官階更高,達到了正二品,與中樞各部尚書平級,僅在龍圖閣三位大學士之下。
要知道,在大周朝,官階貴重,從不會輕易授予。整個大周朝,官階正一品的,就只有韓章一人,文延樸、華青鋒則是從一品。
正二品的江浙道巡撫王世昌,那是朝中有數的大員,而且實權在握,正值當打之年。
盛長楨前途再遠大,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沒譜的事。說到底,他如今也只是一個六品小官,在這樣的大人物面前,又能有什麼面子?
當初在禹州,其實也是李鑑心裡有鬼,刻意逢迎,否則以他的地位,也不必那般低姿態地迎接盛長楨。
想到這裡,盛長楨也只能自認倒黴,準備明日再來碰一碰運氣。
好在,盛長楨也不是全無底氣,在這金陵城中,有一位貴人,與盛長楨淵源頗深。
透過這個人,或許可以助盛長楨見到王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