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伯父大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盛長楨的房間中,趙宗全翻看著農書,越看越激動。
趙宗全也算大周朝的農業專家了,他一眼就看出了這本農書中蘊藏的巨大價值。
大周朝也有幾本農書流傳,但大都錯漏百出,而且還不能普及到最基層的農民中去。農民種地主要還是靠著口口相傳的經驗和口訣。
但盛長楨的這本農書則不同,從耕地整地的要求、播種的適宜條件、播種量,到中耕、定苗標準、施肥、灌溉,等等等等,書中對各種農業技術都做了系統性的敘述。
既有理論性的總結,也有實踐性的說明。趙宗全相信,隨便找個不懂農事的人來,只要照著這本書一絲不苟地執行,都能收穫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要是全天下的百姓都照著這本農書耕作,那麼大周朝的糧食產量至少要多出五成來。而這,還只是趙宗全保守的估計。畢竟未經實踐,他也不敢過於樂觀推測。
更讓趙宗全驚喜的是,這本書中還介紹了備荒救荒的實用知識。
要知道,在風調雨順的豐年,大周朝正常產出的糧食其實是足夠天下人飽腹的,甚是還略有盈餘。
但最要命的就是災荒,旱災、澇災、蝗災、有些地方還會出現地裂、風災等等。根據大周朝戶部的統計,每隔三年就會發生髮生一次影響廣泛的天災,而地域性的天災更是每年都有。
正是因為天災頻發,才會讓大周朝百姓們流離失所,辛辛苦苦地耕種,到頭來卻連飯都吃不上。
每逢災年,路邊的野菜地鼠都會被餓紅了眼的大周百姓一掃而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趙宗全正是有感於此,才會致力於培養抗旱防澇的水稻品種,為的就是防備天災。
趙宗全憂心民生,在這個時代也算有遠見之人。但他的努力與這本農書中介紹的知識相比,那可就小巫見大巫了。
書中透過建設完備的水利灌溉體系,很好的預防了旱澇災害,還對蝗蟲的習性做了細緻的介紹,並提出了防治辦法。對於遭受災荒的地區,書中也提出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救災措施。
“此書一出,不知我大周有多少百姓因此活命啊!”趙宗全忍不住感嘆。
沉吟片刻,趙宗全看向盛長楨,疑惑道:“長楨,你既得此書,何不將之獻給陛下,只要陛下下令推廣,必是我大周之福啊!”
盛長楨搖了搖頭,反問道:“團練使可記得《農經論》?”
趙宗全當然知道這本書,這本《農經論》是太祖下令編制,集合了當時天下的農桑高手,耗費了許多年,才編寫出來這本農業百科全書。
雖比不上盛長楨這本農書,但也算大周農事集大成者了,趙宗全家中也有一本《農經論》,他還時常研讀呢。
只是趙宗全有些不解,盛長楨怎麼就突然提起了這本書。
盛長楨見趙宗全的反應,笑道:“團練使常在田間,可曾見過有哪個種地的鄉民用上《農經論》裡頭的知識了?”
趙宗全聞言一愣,盛長楨又道:
“上層的官員們高高在上,不知農事實情,下層的官員渾渾噩噩,不肯盡心,百姓們的種植習慣沿襲已久,對官府的分派指點又不相信,這《農經論》自然就成了廢紙。”
盛長楨目光轉向趙宗全,問道:“團練使你說,便是我把這農書進獻陛下,又能有什麼作用呢?”
趙宗全明白了盛長楨的意思,喃喃應道:“恐怕也是如《農經論》一般,束之高閣,徒蒙灰塵罷了。”